作者:Andrew

牙周病缺10顆牙滷肉飯只能用吞的 高醫幫他整牙重拾美味(2019/05/17 HEHO)

2019-05-17

據統計,台灣過半數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稱牙周病為台灣國病並不為過。高雄一名賣傳統點心的中年男子,因罹患嚴重的牙周病,缺了10顆牙,只能吃軟飯,連最愛的滷肉飯都只能用吞的,後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造就一口好牙後,重拾舌尖美味,「ㄟ呷擱ㄟ睏(台語:吃好睡好之意)」。

50歲出頭的蘇先生說,他長年感覺牙齦腫痛,原本以為只是火氣大,直到齒牙動搖只能吃軟飯,因長期消化不好,連胃腸都出了問題,還到醫院做胃鏡、大腸鏡檢查,搞到心情焦慮,「嘜呷擱嘜睏(台語:寢食難安之意)」後來到住家附近的牙醫診所看診,再轉診到高醫牙周病科,被診斷出全口廣泛性牙周病。

缺牙影響味蕾 補骨手術及鼻竇增高術搶救口腔
醫師先為蘇先生進行洗牙、牙根整平術治療,去除牙結石控制發炎,再拔除無法治療的牙齒,避免造成更嚴重的牙周破壞,加上原本的缺牙,口內共缺失10顆牙齒,期間蘇先生雖裝戴活動假牙,以維持門面及進食功能,但假牙配戴不適應,讓他吃東西很辛苦;尤其蘇先生在高雄鼓山賣頗有名氣的雞蛋酥,已有4、50年的古早好味道需由他傳承,所以常試吃成品是否符合消費者的味蕾,活動假牙常影響判別,甚至食不知味,令他相當困擾。

蘇先生經評估後,陸續透過補骨手術及鼻竇增高術,改善原本已萎縮的齒槽骨寬度及高度,並接受6顆人工植牙,以及固定式牙冠及牙橋製作,成功地重建外觀及咬合功能,重拾咀嚼食物美味,追蹤至今已經過4年,對整體治療仍感到相當滿意,甚至之前因消化不良導致的腸胃問題,也都有了顯著改善。去年底另外接受了額外兩顆的植牙,目前也順利完成重建,共植牙8顆,讓他從此「ㄟ呷ㄟ睏(好吃好睡)」。

牙周病治療關鍵是移除發炎病因
高醫牙科部牙周病科主任黃炯霖表示,牙周病是牙齒或牙根表面上牙菌斑及牙結石長期刺激,造成牙齦、齒槽骨等牙齒周邊組織發炎的慢性疾病,症狀包括牙齦紅腫、流血或流膿、牙縫加大、口臭等,嚴重時牙齒會動搖甚或自行脫落,導致咀嚼能力下降,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其特性是病情進程緩慢、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或忍耐,是好發卻難以自覺的慢性疾病。

黃炯霖指出,牙周病治療以將造成發炎的病因移除為最重要,初期可透過洗牙或牙根整平術等非手術性方式,將牙菌斑及結石移除,並搭配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將口內的細菌量作控制,以達減緩牙周組織被破壞速度目的。

由於牙菌斑和牙結石無孔不入,非手術性結石清除常不足以清除所有牙結石,往往須以牙周手術做更徹底清潔,如骨缺損未太過嚴重且型態合適,可搭配骨粉或再生膜等材料進行被破壞牙周組織的再生。如果牙周組織破壞太嚴重,則可能須拔牙才能除後患,這時就需要透過固定假牙、活動假牙、甚至是植牙才能恢復其正常美觀及咀嚼功能。

黃炯霖呼籲,養成良好正確的潔牙習慣,並定期由牙醫師做檢查清潔及追蹤,才能常保牙周健康,並為全身性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49325

身體整組壞光光 源頭竟是口腔!(2019/05/17健康醫療網)

2019-05-17 記者曾正豪報導

牙周病會增加罹患或惡化全身性疾病的風險,如腦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等。牙周病的患者,其心肌梗塞、中風與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根據統計,90%國人有嚴重程度不等的牙周病,但只有特殊或末期牙周病患者才會感受到明顯的疼痛,因此許多人稍不留意,即可能延誤病情而造成牙齒掉落,甚或不易治療的狀況。對於牙周病防治,除了牙科醫師的衛教與治療外,民眾本身也要落實口腔衛生,定期做牙齒健康篩檢,才能擁有一口好牙與一身健康。

牙周病與糖尿病密切相關 治療方式相輔相成

63歲的周先生,年輕時就診斷出罹患糖尿病,從此與降血糖藥為伍,但常常有一餐沒一餐服藥,所以血糖控制非常不穩定;近來吃東西時,牙齒更出現痠軟無力,且有幾顆還搖搖欲墜,就診後發現患有嚴重牙周病。

台北慈濟醫牙科部董醒任醫師表示,已有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症使得免疫力和白血球功能降低、膠原蛋白代謝及末梢微血管的異常,還有傷口復原能力下降等,都是引發糖尿性牙周病主要病因;其治療關鍵在於先消除口內感染,然後配合糖尿病治療,就能得到良好治療效果。

牙周病拖延不治 恐賠上健康作為代價

根據歐洲牙周聯盟《牙周綠皮書》指出,牙周病會增加罹患或惡化全身性疾病的風險,如腦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等。牙周病的患者,其心肌梗塞、中風與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糖尿病患者若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病,則其血糖可能更難控制;孕婦有牙周病,其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是口腔健康者的七至十倍。

董醒任醫師補充,也有學者指出,牙周狀況及口腔衛生不好的老人,罹患吸入性肺炎的機率較高;牙周病也與癌症、認知障礙的老年阿茲海默型失智有關。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證據顯示,牙周感染會影響全身健康。

遠離牙周病 做好口腔衛生保健是關鍵

所謂病由口入,良好的牙齒衛生與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第一步,反之,一旦罹患牙周病卻不找專業牙科醫師治療,讓病情加重,往往就是身體健康崩壞的開始,所以不得不慎。董醒任醫師強調,隨著國人平均壽命達75歲,再加上大家對生活品質之需求,可預見牙周病的罹患率與治療需求都會明顯提高,因此若能預防牙周病,不僅減少造成全身不良影響,也可大幅減輕醫療與資源的浪費。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155/

》照顧好「牙周病」,牙齒健康免植牙(2019/05/16優活健康網)

日期:2019.05.16 ◎ 記者 張桂榕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據統計,台灣過半數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稱牙周病為台灣國病並不為過。高雄一名50歲的蘇先生說他長年感覺牙齦腫痛,原本以為只是火氣大,直到齒牙動搖只能吃軟飯,甚至連最愛的滷肉飯都只能用吞的。又因長期消化不好,連胃腸都出問題,因此做了胃鏡、大腸鏡檢查,搞到心情焦慮鬱卒、寢食難安,後來到高醫牙周病科就診,被診斷出「全口廣泛性牙周病」。
醫師先為蘇先生進行洗牙、牙根整平術治療,去除牙結石控制發炎,再拔除無法治療的牙齒,避免造成更嚴重的牙周破壞,且陸續透過補骨手術及鼻竇增高術,改善原本已萎縮的齒槽骨寬度及高度,並接受8顆人工植牙,以及固定式牙冠及牙橋製作,成功地重建外觀及咬合功能,重拾咀嚼食物美味,甚至之前因消化不良導致的腸胃問題,也都有顯著改善,讓他從此好吃好睡。

經常性口臭、牙齦腫勿輕忽,及早根治免植牙保健康

牙周病常見症狀有牙齦紅腫、流血或流膿、牙縫加大、口臭等,嚴重時牙齒會動搖甚或自行脫落。黃炯霖主任指出,牙周病治療以將造成發炎的病因移除為最重要,初期可透過洗牙或牙根整平術等非手術性方式,將牙菌斑及結石移除,並搭配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將口內的細菌量作控制,以達減緩牙周組織被破壞速度目的。

由於牙菌斑和牙結石無孔不入,非手術性結石清除常不足以清除所有牙結石,往往須以牙周手術做更徹底清潔,如骨缺損未太過嚴重且型態合適,可搭配補骨粉或再生膜等材料進行被破壞牙周組織的再生。如果牙周組織破壞太嚴重,則可能須拔牙才能除後患,這時就需要透過固定假牙、活動假牙、甚至是植牙,才能恢復其正常美觀及咀嚼功能。

高醫牙科部牙周病科主任黃炯霖醫師表示,牙周病是牙齒或牙根表面上牙菌斑及牙結石長期刺激,造成牙齦、齒槽骨等牙齒周邊組織發炎的慢性疾病。黃炯霖主任呼籲,養成良好正確的潔牙習慣,並定期由牙醫師做檢查清潔及追蹤,才能常保牙周健康,並為全身性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9474

兼顧美觀與便利性 兒童牙齒隱形矯正詢問度激增(2019/05/15健康醫療網)

2019-05-15 /記者林怡亭報導

據統計,台灣兒童齲齒遠超出世界平均的1.67顆,衛福部也曾公布我國兒童齲齒指數高達2.5顆,三歲兒齲齒率高達61%、六歲童高達79%,齲齒程度令人堪憂。

國人對牙齒保健的重視,相對於歐美國家依舊落後。據統計,台灣兒童齲齒遠超出世界平均的1.67顆,衛福部也曾公布我國兒童齲齒指數高達2.5顆,三歲兒齲齒率高達61%、六歲童高達79%,齲齒程度令人堪憂。尤其在兒童牙齒矯正問題上更容易被忽視,許多家長總認為等孩子長大後,再進行矯正也不晚;或覺得牙齒矯正時間太長,影響孩子在求學及生活上的不便,但張瀞云牙醫師表示,事實上有一些影響咬合的矯正,一定要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骨性的咬合問題(因骨頭生長差異造成咬合不正),最常見的就是下牙反咬(地包天)的問題。

兒童牙齒矯正建議在小二開始 齒列不整應及早治療

一般來說,幼童的乳齒在六個月左右開始萌發,在三歲時長成,直到六歲開始長第一大臼齒,也就是首顆恆牙,接下來口中的乳牙將陸續替換為恆牙,因此在這段期間的牙齒保健特別重要。張瀞云牙醫師建議,兒童牙齒矯正一般建議在小學二年級時就可以開始,在孩子長牙的過程中,若上排門牙長出來卻不整齊,建議盡速給專業醫師檢查,確認是否先固定追蹤,或直接開始進行矯正。到五六年級階段,通常牙齒已完全長齊,這時就要留意是否需要進行全口矯正治療。

新式隱形矯正美觀便利 不影響孩童身心發展

在兒童牙齒矯正問題上,張瀞云醫師建議,新式的隱適美可大大減低孩子在矯正過程中可能對生活的影響,過去傳統的牙齒矯正是將矯正器黏在牙齒表面,再以鋼線固定,過程中容易產生牙肉刮傷、清潔不易及進食困難等問題,外觀上的不美觀也容易造成孩童社交障礙,而隱形矯正隱適美除了比較美觀之外,牙齒表面也沒有矯正器和鋼線的阻礙,有助於孩童在矯正過程中的身心發展,在清潔上也較傳統矯正器方便,相對能減少在生活上的麻煩及課業影響。

針對牙齒矯正期間害怕牙齒痠軟及疼痛的患者,隱形矯正提供較舒適的選擇。雖說隱形矯正隱適美並無年齡限制,但由於小朋友牙齒移動比較快,設定參數和成人不太一樣,美國原廠的品牌已有建立兒童矯正的資料庫,但仍須考量患者實際配合狀況,通常12、13歲以上,牙齒定位趨於穩定後更適合。值得注意的是,隱形牙套的矯正效力與牙齒接觸面積多寡有關,若患者牙齒長度較短,恐產生脫軌或矯正時間拉長,消費者需與專業醫師密集溝通。

家長應教育孩子 從小建立口腔衛生保健習慣

張瀞云醫師呼籲,對兒童來說,牙齒矯正不僅是健康上的考量,跟所有成人一樣,需要兼顧美觀,畢竟在成長過程中需面對同儕關係,任何瑕疵都可能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父母都希望見到孩子自信地笑口常開。正因如此,兒童隱適美的詢問度和治療案例正快速成長。此外,也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需積極教導孩子從小建立口腔衛生保健習慣,除定時刷牙、少吃甜食外,配合學校進行口腔保健活動,例如牙醫看診、塗氟等,亦可有效降低孩子牙齒問題的風險。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237/

別只清污垢!醫曝刷牙要按摩「牙齦這位置」…最容易髒得注意(2019/05/14康健雜誌)

2019年05月15日 22:25 文/西田亙

刷牙有兩大重點:一是清除污垢──牙屎,另一是按摩牙齦。也就是用牙刷「徹底清潔牙齒表面,並按摩牙齦」,尤其後者更重要。前面說過,蒙古遊牧民族或野生獼猴,因為經常咀嚼有咬勁的食物,飲食行為很像刷牙,所以都沒蛀牙或牙周病。這是因為這些有咬勁的食物可清除污垢,同時發揮按摩牙齦的效果,使得這看似很尋常的飲食習慣,卻孕育一口健康的好牙。

反觀生活於大都市裡,大多數人的飲食行為,經常狼吞虎嚥,缺乏咀嚼,沒有按摩牙齦的效果。所以,用餐後更應該要好好刷牙清除污垢,並按摩牙齦。為何需要按摩牙齦?因為利用牙刷輕柔仔細地按摩,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打造緊實強韌的牙齦,以對抗細菌的入侵。若不清楚怎麼正確刷牙,可去牙科請教牙醫,順便請他教你如何按摩牙齦吧!

其實我們所說的「牙齦」包含各種部位,其中最容易髒的位置在哪裡呢?請試著用手指四處摸摸自己的牙齦,確認牙齦的黏滑狀態(把指頭跟指頭靠在一起再分開拉條線試試,應該要有點黏滑感)。

那最容易髒的位置在哪裡呢?答案是上下唇的內側。因為食物進入嘴巴用牙齒咀嚼的動作,會有刷牙的效果,但這些食物幾乎不會碰到上下唇的內側,所以這位置很容易髒。正因為這裡也不容易受到刺激,才需要特別仔細地按摩。

那麼,用牙刷按摩牙齦會得到哪些好的效果?關於這點,我們可以用先前介紹的食蟹獼猴實驗加以佐證。我們把只餵軟食、引起實驗性牙齦炎的獼猴,其嘴巴分成田字四個區塊,分別採取「什麼都不做」、「不刷牙只刮除牙垢」、「不清除牙垢只按摩牙齦」、「按摩牙齦並清除牙垢」這四種作為一個月。再觀察一個月後獼猴的嘴巴內部有何變化。

結果發現,第四種作為,按摩牙齦並清除牙垢的效果最佳。儘管這時獼猴只餵軟食,但一個月後,牠的牙齦炎好了,也恢復健康的牙齦。接下來,效果第二個好的作為是?很讓人意外,答案居然是不清除牙垢,只按摩牙齦。

大家都以為刷牙的目的就是要「清潔」牙齒的表面,事實上牙刷還有另一種重要的用途──按摩牙齦。從這個獼猴實驗可知,比起只清潔牙齒,按摩牙齦更加重要。而習慣吃軟食的現代人,牙齒的狀況也跟這些獼猴一樣。很多女性晚上都有按摩臉部的習慣,不妨從今晚起,也把這份關愛挹注在牙齦,幫它溫柔地按摩按摩吧!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515/1444435.htm

11個症狀警告:牙齒的「沉默殺手」找上你了(2019/05/14康健雜誌)

2019/05/14 · 作者 / 徐振祥 · 出處 / Web only

45歲的陳大哥喘呼呼的地快步走進我的門診,一開口就說:「徐醫師,很抱歉,因為剛從大夜班下班所以還沒洗澡,有一點臭臭的,請醫生不要介意。」陳大哥是個有禮貌的「古意郎」,事實上,身為牙周植牙醫師的我並不在意這個小毛病,畢竟被牙周病破壞後口腔的味道,遠比身上的汗味強烈太多了。

不需刻意檢查,一張口發現陳大哥前面牙齒只能看到幾顆小白頭露出來,大部分牙齒都被腫脹的牙齦蓋住,牙齒周遭的牙齦到處流血、發炎與紅腫。翻開他之前的身體檢查報告,糖化血色素比正常人高出快1倍,高達(10.2);血壓也過高,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另外,他的心臟瓣膜有破損,曾開過刀。牙周病醫師擔心會導致的疾病,陳大哥幾乎都有得到。

經過牙周微創治療與追蹤,陳大哥的牙周已逐漸恢復健康,血糖數值也降到人生歷史最低點(7.7),雖然還是比正常人高,但陳大哥他的的氣色已是真的是神采飛揚!

這天陳大哥很高興的地跟我說:「徐醫師,我可以吃麵了!我從小最喜歡吃麵,。以前牙齦腫起來,每次吃麵條時都會咬到自己的牙肉,非常不舒服,所以我好久都沒有吃麵了。接受治療半年後,我吃完久違的第一碗麵,真的好高興喔!現在連我的內科醫師都覺得我好多了,我覺得牙周病治療實在太重要了!」

 

牙齒不痛不代表健康 有這些症狀就要提高警覺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症狀微小不一定會有明顯表象症狀,很容易被一般民眾忽略。

當你有以下症狀,可能代表你得了牙周病:

  1. 牙齦流血
  2. 口臭或剔牙時有臭味
  3. 牙齦紅腫
  4. 牙縫加大或會塞牙縫
  5. 牙齦萎縮
  6. 牙齒敏感
  7. 牙齒動搖
  8. 咬力不足
  9. 長牙苞(牙周膿腫)
  10. 牙齒病理性位移
  11. 牙齒掉落

牙周病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患者得病後不一定會出現上述所有症狀,例如:抽菸者牙周破壞率是不吸菸者的2~4倍,但幾乎不會牙齦流血,口腔味道也較不易察覺。所以許多病人是透過牙周專科醫師臨床與放射線檢測後,才知道自己罹患牙周病。我在臨床上也數次遇到患者拒絕接受事實,甚至情緒激動地表示:「醫師你確定嗎?我可是每天刷牙的!」

資料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