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牙周病

糖尿病高血糖免疫力差 罹患牙周病風險高3倍,有這些症狀當心(2019/05/23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9年5月23日 18:32

糖尿病病友注意!血糖控制不佳,除了會造成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3大併發症外,牙周病也是不容小覷的常見共病之一!口腔醫學科醫師表示,根據統計糖尿病發生牙周病的機率,約為一般正常人的3倍;且有牙周病困擾者,有很高的機率也有糖尿病問題,兩者呈現雙向關係,值得注意。

別小看血糖和口腔健康關聯性!醫:糖尿病與牙周病有雙向關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顏瑞瑩主治醫師表示,自己在臨床門診發現,有不少病患常因牙肉腫脹、牙齒鬆動等牙周病問題,造成吃東西不方便,前來求診的案例。而針對這些病友,若詢問他們:「平常是否有在吃降血糖的藥?」常會得到肯定的回覆。如果進一步問:「那你上一次檢查糖化血色素數值是多少?」得到的答案通常都比8%大。

倘若,對方回答:「我沒有在吃降血糖藥」,那我多半會建議患者「應該去掛個號抽血,檢驗看看血糖」而下次病患回診時,往往會驚訝的表示,血糖檢驗結果確實有異常,不是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就是經確診有糖尿病問題。不過,之所以臨床上常有上述情景出現,除了是牙周病專科醫師的直覺與經驗外,最根本的原因仍在於糖尿病與牙周病間的關係真的很密切!

糖尿病友罹患牙周病機率是一般人3倍 且傷口復原慢更易惡化

不過,為什麼血糖控制不佳,容易罹患牙周病的風險呢?顏瑞瑩醫師解釋,這是因為牙周病的成因,是因為口腔內細菌分泌毒素、引起發炎反應,破壞牙周組織導致。換言之,牙周病可以視為一種感染或發炎現象。而當人體因糖尿病長期有高血糖問題,便容易引起人體免疫系統改變、失衡,使得糖尿病患者對於外界病菌、感染物的抵抗力下降,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這些都與上述提到的牙周病成因不謀而合。

所以,糖尿病患者有牙周病問題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之多,且糖尿病病史越長,牙周病的程度也會越嚴重。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因膠原蛋白代謝異常的關係,導致其傷口容易惡化且復原能力降低。因此,一旦有牙周病,病情也會進展的較快速,比一般人嚴重。倘若,口內又有植牙,發炎、感染的機會也會大大提升。

但口腔醫學科醫師又是怎麼看待、處理牙周病合併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呢?顏瑞瑩醫師分享,相關研究指出,有嚴重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也有血糖不易控制的問題。故臨床上多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患者,除了配合糖尿病的飲食控制、藥物治療,也應養成定期到牙科門診,進行全口牙齒檢查及牙周治療的習慣,唯有雙管齊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對血糖控制及牙周病病況的控制,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糖友、牙周病患者能進行口腔手術嗎?這些事要先處理好

至於外界常擔憂糖尿病患者能進行口腔手術嗎?顏瑞瑩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在牙科治療的考量上與一般患者無異。在血糖控制良好、牙周狀況得到控制的情形下,治療效果也與一般人相似。

不過即便如此,仍建議民眾如果有考慮進行牙周手術、補骨手術或植牙治療的需求,最好還是先至牙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若經確認患有牙周病問題,則必須先進行牙周治療及其他感染控制,才能進一步施作侵入性較高的手術,也相對較有保障。

資料來源:https://top1health.com/Article/237/75262

身體整組壞光光 源頭竟是口腔!(2019/05/17健康醫療網)

2019-05-17 記者曾正豪報導

牙周病會增加罹患或惡化全身性疾病的風險,如腦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等。牙周病的患者,其心肌梗塞、中風與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根據統計,90%國人有嚴重程度不等的牙周病,但只有特殊或末期牙周病患者才會感受到明顯的疼痛,因此許多人稍不留意,即可能延誤病情而造成牙齒掉落,甚或不易治療的狀況。對於牙周病防治,除了牙科醫師的衛教與治療外,民眾本身也要落實口腔衛生,定期做牙齒健康篩檢,才能擁有一口好牙與一身健康。

牙周病與糖尿病密切相關 治療方式相輔相成

63歲的周先生,年輕時就診斷出罹患糖尿病,從此與降血糖藥為伍,但常常有一餐沒一餐服藥,所以血糖控制非常不穩定;近來吃東西時,牙齒更出現痠軟無力,且有幾顆還搖搖欲墜,就診後發現患有嚴重牙周病。

台北慈濟醫牙科部董醒任醫師表示,已有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症使得免疫力和白血球功能降低、膠原蛋白代謝及末梢微血管的異常,還有傷口復原能力下降等,都是引發糖尿性牙周病主要病因;其治療關鍵在於先消除口內感染,然後配合糖尿病治療,就能得到良好治療效果。

牙周病拖延不治 恐賠上健康作為代價

根據歐洲牙周聯盟《牙周綠皮書》指出,牙周病會增加罹患或惡化全身性疾病的風險,如腦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等。牙周病的患者,其心肌梗塞、中風與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糖尿病患者若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病,則其血糖可能更難控制;孕婦有牙周病,其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是口腔健康者的七至十倍。

董醒任醫師補充,也有學者指出,牙周狀況及口腔衛生不好的老人,罹患吸入性肺炎的機率較高;牙周病也與癌症、認知障礙的老年阿茲海默型失智有關。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證據顯示,牙周感染會影響全身健康。

遠離牙周病 做好口腔衛生保健是關鍵

所謂病由口入,良好的牙齒衛生與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第一步,反之,一旦罹患牙周病卻不找專業牙科醫師治療,讓病情加重,往往就是身體健康崩壞的開始,所以不得不慎。董醒任醫師強調,隨著國人平均壽命達75歲,再加上大家對生活品質之需求,可預見牙周病的罹患率與治療需求都會明顯提高,因此若能預防牙周病,不僅減少造成全身不良影響,也可大幅減輕醫療與資源的浪費。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155/

》照顧好「牙周病」,牙齒健康免植牙(2019/05/16優活健康網)

日期:2019.05.16 ◎ 記者 張桂榕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據統計,台灣過半數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稱牙周病為台灣國病並不為過。高雄一名50歲的蘇先生說他長年感覺牙齦腫痛,原本以為只是火氣大,直到齒牙動搖只能吃軟飯,甚至連最愛的滷肉飯都只能用吞的。又因長期消化不好,連胃腸都出問題,因此做了胃鏡、大腸鏡檢查,搞到心情焦慮鬱卒、寢食難安,後來到高醫牙周病科就診,被診斷出「全口廣泛性牙周病」。
醫師先為蘇先生進行洗牙、牙根整平術治療,去除牙結石控制發炎,再拔除無法治療的牙齒,避免造成更嚴重的牙周破壞,且陸續透過補骨手術及鼻竇增高術,改善原本已萎縮的齒槽骨寬度及高度,並接受8顆人工植牙,以及固定式牙冠及牙橋製作,成功地重建外觀及咬合功能,重拾咀嚼食物美味,甚至之前因消化不良導致的腸胃問題,也都有顯著改善,讓他從此好吃好睡。

經常性口臭、牙齦腫勿輕忽,及早根治免植牙保健康

牙周病常見症狀有牙齦紅腫、流血或流膿、牙縫加大、口臭等,嚴重時牙齒會動搖甚或自行脫落。黃炯霖主任指出,牙周病治療以將造成發炎的病因移除為最重要,初期可透過洗牙或牙根整平術等非手術性方式,將牙菌斑及結石移除,並搭配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將口內的細菌量作控制,以達減緩牙周組織被破壞速度目的。

由於牙菌斑和牙結石無孔不入,非手術性結石清除常不足以清除所有牙結石,往往須以牙周手術做更徹底清潔,如骨缺損未太過嚴重且型態合適,可搭配補骨粉或再生膜等材料進行被破壞牙周組織的再生。如果牙周組織破壞太嚴重,則可能須拔牙才能除後患,這時就需要透過固定假牙、活動假牙、甚至是植牙,才能恢復其正常美觀及咀嚼功能。

高醫牙科部牙周病科主任黃炯霖醫師表示,牙周病是牙齒或牙根表面上牙菌斑及牙結石長期刺激,造成牙齦、齒槽骨等牙齒周邊組織發炎的慢性疾病。黃炯霖主任呼籲,養成良好正確的潔牙習慣,並定期由牙醫師做檢查清潔及追蹤,才能常保牙周健康,並為全身性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9474

牙周病搭全口咬合治療 一掃顳顎關節痛陰霾(2019/05/15今日新聞)

記者陳鴻謙/台中報導 – 2019-05-15 14:07:57

50多歲張姓台商,因為顳顎關節疼痛至牙醫求診,並自訴長期牙周病,導致上下後排臼齒掉了8顆,造成咬合高度降低且牙床變窄,原本前排牙齒用來咬麵條,但因為後面缺牙,而必須承擔咀嚼角色,長期下來暴牙嚴重,上下排前牙外暴,活像電影裡的牙擦蘇。目前透過結合牙周病與全口咬合治療,擺脫偏頭痛、顳顎關節疼痛等困擾。

張先生看到媒體報導牙周病會引發心臟疾病,想到自己因為心肌梗塞而暈倒,急救後裝了心臟支架,擔心牙周病會讓心臟問題雪上加霜,變成二尖瓣脫垂高風險族群,於是下定決心尋求牙科醫師協助,接受完整治療。

牙醫師林克承表示,心臟病患者是牙科治療的高風險群,所以擬定治療計畫時特別與張先生的心臟科醫師溝通可否停藥進行牙周病治療及植牙。在治療技術部分,考量患者須避免出血,於是選擇水雷射治療牙周病,配合手術導引板,不需切開牙齦,甚至無須縫合,大幅降低手術風險。

對張先生來說,扣除僅剩的8顆牙齒,至少必須再植20顆牙齒,為降低因為停藥帶來的心臟病風險,手術過程採用「自體細胞活化術」以促進傷口癒合。術後隔天傷口無疼痛感,經心臟科醫師確認後即恢復用藥,張先生不用擔心心臟支架問題,且擺脫顳顎關節疼痛,也不必含著咬合板睡覺。

林克承指出,類似因後排缺牙導致前牙外暴、顳顎關節痛的個案不在少數。許多人以為口腔後面缺牙沒有關係,但牙齒每隔一段時間會產生向前推力,後排缺牙會讓推力失去制衡,導致前牙外凸,造成咬合不良,長期下來,除了改變臉型,還可能導致顳顎關節疼痛、偏頭痛。

林克承醫師進一步解釋,一旦後牙缺牙,原本後牙咀嚼食物的任務交到了前牙身上,但前牙結構只設計用來切斷食物,如:麵條、吐司等,若是用來咀嚼,前牙問題恐惡化。由此可知,缺牙治療與咬合重建是一體兩面,且缺一不可。

牙周病缺牙千萬不要以為補上植牙就沒事,還要考慮咬合矯正,才不會植牙後感覺卡卡的,影響進食,甚至引發顳顎關節疼痛,嚴重妨礙睡眠及工作。林克承醫師提醒,醫學研究已證實牙周病與心臟病發生明顯相關,如今牙科技術相當進步,過去被當成牙科高風險群的心血管病人,也能安全無虞接受完整的牙周病及全口重建治療,建議有心臟問題的牙周病患者,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0515/3383124/

牙齦出血是缺維生素還是牙周病 六大牙周問題一次解答(2019/05/11聯合報)

2019-05-11 21:19 記者劉嘉韻

根據衛福部心口司104年到105年成年與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18歲以上成年人高達84.8%有牙周病,等於每10個人中,至少有8人為牙周病所困擾,面對牙周病整理民眾常問6大問題,聯合報替民眾諮詢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尚廷一一解開民眾疑惑。

Q1:刷牙時牙齦流血是缺乏維生素C嗎?
很多民眾誤以為刷牙時牙齦流血是缺乏維生素C,正常、健康的牙齦不會流血,而是呈現粉紅色,如果刷牙時發現有血絲,就代表牙齦發炎,因此牙周病第一個需注意的警訊為「是否有牙齦出血」。此外,牙齒對於冷、熱及酸性食物敏感,以及因為口腔細菌孳生而使得開口就口臭,也是罹患牙周病需注意的警訊。

Q2:漱口能去除牙周細菌嗎?
每個人的口腔中,充滿了400到500多種的細菌,種類都不太一樣,牙周細菌最喜歡窩在牙齒與牙齦的溝槽中,別以為漱口就能去除,牙周細菌有著如鉤爪般能力,只能透過刷子刷洗才能去除。

未有效清除牙周細菌,牙齒就會形成牙菌斑,細菌感染牙齦溝,初期症狀為「牙肉發炎」,沒有及時發現,牙肉急性期過了之後,發炎的區塊就會產生牙結石,有了結石的幫忙,牙周細菌更好附著在上,慢慢會往牙齦溝下方侵蝕,漸漸破壞齒槽骨,形成牙周病。

Q3:造成牙周病和蛀牙,是同一種細菌嗎?
由於導致蛀牙與牙周病分屬不同細菌,有些人沒有什麼蛀牙,卻可能有牙周病問題,等牙齒搖晃才注意,已經太慢了。

Q4:牙周病只有老年人容易罹患嗎
如果沒有落實口腔清潔,牙周病是不分年齡的疾病,若放任不管,嚴重可能會有牙齒傾斜、搖晃、脫落等問題。

根據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統計,去年全國拔牙數目比前一年減少了近8萬顆,顯示推動牙齒保健有逐步成效。而國內80歲以上長者,平均每人保留16顆真牙,「目標是達到平均有20顆,才能保有基本咀嚼功能。」估計要達到此目標,至少要花20年的時間。

Q5:抽菸、嚼檳榔跟牙周病有關嗎?
日常保養牙齒,除了落實潔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菸及檳榔,其中,菸會讓血管供氧量變少,使得牙齦周邊的血流量降低,影響到牙周組織養分供給,而檳榔則因為殘渣遺留口腔不易清理,而提高蛀牙及牙齦炎機率,進而導致牙周病。

Q6:牙周病要找專科醫師嗎,還是一般牙醫師也能處理?
牙周專科包含在整個牙科範圍中,國內幾乎所有的牙醫師都經過牙周照護訓練,目前國內牙周專科醫師的人數約400至500人,因此一般牙醫師就能處理牙周問題。而牙醫師公會全聯會推動「牙周統合照護計畫」近10年,約有7000至8000位牙醫師受過照護訓練,能對民眾的牙周健康做出良好的照護。但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如要進行牙周病手術,則須找醫院處理。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07455

牙周手術能在診所做嗎? 健保:全台僅30家診所能做(2019/05/11聯合報)

2019-05-11 21:12 記者陳雨鑫

根據健保署統計,106年接受過牙周病治療的患者,多達279萬9000多人,其中高達8成以上,是在基層診所接受牙周病治療,其次依序為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地區醫院。健保署分析,地區醫院位居最後一名,與國內地區醫院多發展特色醫療有關,使多數的地區醫院,並沒有設置牙科,也使申報數最低。

就醫年齡51歲到60歲最多
治療牙齒,多數民眾第一個想法就是到診所掛號,也使治療牙周病的患者,統統都在基層診所出現。若依就醫的縣市來看,治療牙周病的人口,以人口集中的六都為大宗,106年因牙周病就診的患者,人數最多的縣市在新北市,其次為高雄市、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桃園市,其餘縣市僅有彰化縣的牙周病就醫人數破10萬人,其他皆落在3到5萬人左右。

因牙周病就醫的年齡,以51歲到60歲為最大宗,人數達64萬多人,件數也是唯一突破百萬申報件數的年齡層。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學院副教授周幸華說,牙周病的病程與潔牙習慣有關以外,更與年齡增長、骨質是否流失有關,該年齡層也是女性更年期的時間,人數最多、件數也最多,並不意外。

牙周病手術 可以在診所做嗎?
依健保署規定,牙周骨膜翻開術只能在醫院進行,除非該地醫療資源不足,且診所有設備及能力執行。才會開放診所「跨表」執行。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支付標準科長王玲玲解釋,主要是牙周手術需要設備與一般牙科設備不同,通常建議在醫院進行,診所若想申請進行牙周手術,須向健保署申請,經過審核確認設備等符合規格後,健保才給付。這種診所申請一般是醫院才能施行醫療項目的狀況,稱為「跨表」,健保署同意跨表後,診所施行相關醫療項目,才能獲得給付。

一般診所向健保署申請跨表後,健保署查核該診所設備、人力、當地資源等,若當地已有醫院可進行相關手術,可能不會核准,一般來說,被核准診所可能都在偏鄉或醫療資源較不足地區。根據健保106年統計,全國僅30家診所向健保署申報執行牙周病手術,換言之,全台多數診所應該無法進行牙周骨膜翻開術手術,更不應要求自費。

不過,臨床有時會出現模糊地帶,例如若患者一直在診所接受治療,信任診所醫師,當醫師提出轉診建議時,也許會主動詢問醫師是否可以在診所進行手術,甚至同意自費,也許就有醫師會在診所施術。王玲玲也指出,上述情況,應經醫師詳細說明手術相關程序及可能風險,並經病人同意,其簽署之自費同意書,應置於病歷備查。

診所申報前10大 台北市沒上榜
健保署統計106年全台牙周病申報案件數前10名診所,牙醫診所密度最高的台北市,卻一家都沒上榜。第一名的診所還是牙周病申報總件數偏低的嘉義市,為嘉義市的維欣牙醫診所。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尚廷分析,前10名診所有4家位在高雄,人口密集的六都僅有2家診所進榜,這與牙醫師在各縣市的人數與治療患者比例、及牙醫診所朝向精品化經營有關。

20年前,牙醫師從業人約大約有7000到8000名左右,今年已達到1萬4000多到1萬5000多人,而全國診所的家數一直維持在6000家左右,每年增減不到10家。

牙醫診所 走向專科、精緻化
謝尚廷說,人數增加,診所、醫院數沒有變化的狀況下,使得診所規模愈做愈大、愈精緻,像是牙周病案件數申報第3名的高雄市聯盟牙醫,診所內的牙醫師多達30多名,院內有60張治療椅,走向專科化、細緻分科。

他也說,雙北1位牙醫師平均服務不到1000名患者。新北市執業牙醫師約有2800多名,人口數近400萬人,每位牙醫師可服務約1500人;台北市為牙科診所的一級戰區,執業牙醫師約有3200多人,北市人口約260多萬人,1位牙醫師平均服務800多名患者,高雄則是1位牙醫師平均能服務到1500名患者。

他分析,也是這樣的原因,分散了台北市診所的服務量,不過,若是以單一醫師個人來看數字,恐怕就能知道高下。他也提到,既然北市服務的人數低,為什麼牙醫師仍積極擠進台北市?謝尚廷說,主要是台北市民接受自費的意願高,且消費力高,像是齒列矯正、植牙、假牙、美白貼片等,常常皆以萬計價。

推動牙周病照顧 中山醫院居首
牙周病申報件數前10名的醫院,以台中市中山醫院位居第一,謝尚廷認為與教學醫院及學校積極推動牙周病照顧有關。目前牙周病治療,並非牙周病專科醫師才能做,牙醫師全聯會呼籲所有牙醫師都能參與,並一路追蹤患者狀況,降低牙周病復發,具有教學責任的醫院,應更加積極協助推動。

根據健保署的數據顯示,治療牙周病,並且要手術的案件數申報,106年有1萬1000多人申報,案件數為1萬8000多件,依照層級分類,醫學中心做最多,其次為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再者為基層診所,做最多的醫院為林口長庚,其次為國泰醫院,診所則多在新竹、彰化等地。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支付標準科科長王玲玲說,依照健保署的規定,與牙周病相關的手術有兩項,牙周骨膜翻開術(局部)、牙周骨膜翻開術(1/3顎),只能在醫院執行。但是在牙周病手術的申報上,也有診所申報,主要是那些診所是因應當地醫療資源不足,診所申請可以「跨表」執行手術。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07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