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牙周病

99%成人有牙周病 預防發病竟然如此簡單(2019/05/11好醫師新聞網)

2019-05-11 08:57:11 記者周書靜/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有99%成人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最主要原因是,許多人在健康狀況上面,有⼀個奇特的現象,任何一個看得到的小傷口,都會想要趕緊做個包紮或送醫治療。但是跟每個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牙齒狀況卻被相對的忽略,尤其在專業醫師眼中不可輕忽的刷牙流血,可能就是口腔健康的一大警訊。美女牙醫吳幸芸勸告民眾,一旦放任這個警訊不管,可能會造成疾病惡化,日後就必需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也可能會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才能治癒。

牙周病成因

吳幸芸表示,牙周病指的是細菌感染牙周組織所造成的疾病,主要病原稱為─牙菌斑。牙菌斑容易沉積在牙⿒表⾯的細菌薄膜,通常在飲食後數⼩時,牙菌斑就會快速滋生,若沒有做好清潔⼯作,久而久之牙周組織就會遭受嚴重破壞, 甚⾄引發掉牙危機。

雖然牙周病有一定病程,通常是從牙齦發炎反應開始,雖然侵蝕時間很緩慢,通常在五年後形成牙周病,多數病患在這期間並未感到特別不適,但是伴隨著牙齦腫脹,刷牙就會流血,此時已經代表牙周受到牙菌斑的侵襲。

牙周病8大常見症狀

1.刷牙時牙齦出血,或平時也會流血

2.口臭或口腔有異味

3.牙齦從粉紅色變為暗紅色

4.牙齦腫脹或產生膿包

5.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及牙縫變大

6.牙齒對冷熱敏感

7.牙齒鬆動或咀嚼無力

8.牙齒發生位移或無法正常咬合

吳幸芸指出,一旦發生上述現象仍不治療,牙周炎的嚴重度可區分為:輕度─紅腫發炎、流血、口臭。中度─明顯的牙齦萎縮、冷熱敏感。而重度牙周炎就會導致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甚至無法咀嚼。

刷牙是預防牙周病最好的方法

吳幸芸說,保持牙齒清潔是是預防牙周病的不二法門。輕度牙周炎:只需要透過洗牙來清除牙結石。中度牙周炎就需要進行局部麻醉再深度洗牙, 把牙齦內的感染組織清潔乾淨。一旦發展成重度牙周炎,就可能要在診間進行較深度的麻醉,採取牙齦刮除治與治與根面平整。

吳幸芸強調,只要是中度以內的牙周病治療,健保都有給付,⺠眾只需半年進行一次口腔衛生檢查,也就是俗稱的「洗牙」。但是治療牙周病卻是和醫⽣的長期抗戰, 許多病患做好治療,回去以為沒有流血,以為維持的不錯,但牙菌斑其實已經悄悄⼜又找上你,所以勤於保持清潔,才有助於牙菌斑的滋⽣生。

現代有牙膏,古代人怎麼刷牙?

吳幸芸也分享一個有趣的觀點,在牙膏還沒有發明之前,古人是用各種粉末狀的材料來清潔口腔。利用粉末與唾液分泌成「膏」狀物,產⽣摩擦來清潔牙⿒。使用的材料甚至有 「沙土」、「骨粉」(例如牛骨),講究一點的大戶人家則用中藥材,幫助⼝腔衛生。

吳幸芸強調,中藥材本身也可以製作成漢方牙膏,特點不止在於預防,更能有效的從口腔問題的根本解決,使疾病問題不易反覆發生,如牙齒敏感以及口腔潰瘍。本草綱目記載,「防風」可以止血止痛。「細辛」具有抗炎鎮靜作用。「花椒」也可以止痛。「甘草」補脾益氣。「桑葉」具清熱緩解,。其他如薄荷等也都可以有某種程度改善疼痛的作用。

資料來源:http://www.5678news.com/news_details.php?n=201905110853166197#201905110853166197

牙周不好影響全身健康身體的基礎(2019/05/10大紀元)

李郁玫報道 2019年05月10日

63歲的周先生,早年因為工作關係,應酬不斷、煙酒不離手,還非常熱愛甜食,因此在年輕時就被診斷為糖尿病,從此與降血糖藥為伍。但是周先生經常有一餐沒一餐地服藥,血糖控制非常不穩定;而最近,他又多了一個困擾,在吃東西時,牙齒會酸軟無力,而且有幾顆牙齒還搖搖欲墜,不太能吃硬的食物。前往牙科就診後,牙醫師告知他罹患很嚴重的牙周病,以及糖尿病會增加牙周病的嚴重度,因此提醒他務必控制好血糖。後續他接受牙周全面性的治療與植牙手術,目前已恢復一口健康的牙齒。

牙周感染 增加全身性疾病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醫師董醒任說,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證據顯示,牙周感染會影響全身健康。根據歐洲牙周聯盟《牙周綠皮書》指出,牙周病會增加罹患或惡化全身性疾病的風險,例如:腦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等。牙周病的患者,其心肌梗塞、中風與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糖尿病患者若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病,則其血糖可能更難控制;孕婦有牙周病,其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是口腔健康者的7~10倍。曾經也有學者提出,牙周狀況與口腔衛生不好的老年人,其罹患吸入性肺炎的機率較高;牙周病也與癌症、認知障礙的老年阿茲海默型癡呆有關。

引發糖尿性牙周病的 主要原因
董醒任表示,以臨床與流行病學的研究來看,上述周先生的牙周病,與他罹患多年的糖尿病有密切關係,屬於糖尿性牙周病。根據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症使得免疫力與白血球功能降低、膠原蛋白代謝與末梢微血管的異常、傷口復原能力下降等,這些都是引發糖尿性牙周病主要病因。其治療關鍵在於先消除口內感染,然後配合糖尿病治療,雙管齊下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牙周病造成 健康與經濟的問題
董醒任提出,牙周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若能及早預防牙周病,就能降低其導致全身的不良影響,生活品質才更有保障,也可大幅減輕醫療與資源的浪費。牙周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到後來會造成身體機能的障礙,就算來得及治療,往往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不但個人及社會成本很高,健康與生活品質也會受到波及。如果要進行拔牙,之後也會面臨做假牙的問題,在經濟上又是一筆費用,且功能上又比不上天然牙齒。而且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提升,再加上對於生活品質之需求,可預見牙周病的罹患率與治療需求都會明顯提高,牙周病儼然成為健康與經濟的大問題。

落實口腔衛生 牙齒定期健康篩檢
董醒任補充說,所謂病由口入,良好的牙齒衛生與健康,是擁有健康身體的第一步;反言之,一旦罹患牙周病卻不找專業牙科醫生治療,讓病情加重,往往就是身體健康崩壞的開始,所以不得不慎。另外,只有特殊或末期牙周病患者才會感受到明顯的疼痛,因此民眾若不留意即可能延誤病情而造成牙齒掉落,甚至不易治療的狀況。對於牙周病的防治,除了牙科醫師的衛教與治療之外,民眾本身也要落實口腔衛生,定期做牙齒健康篩檢,才能擁有一口好牙與一身健康。◇

資料來源: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19-05-10/11357133

牙齦腫漲流血不一定是牙周病 看看你有沒有吃這些藥物(2019/04/29聯合報)

2019-04-29 11:25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

一名70歲的老翁本身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問題,定期追蹤治療且穩定控制中,後因全口牙齦持續3個月的腫脹流血而到成大醫院牙科就診。臨床及x光檢查發現患者有牙周病,牙齦腫脹非常嚴重,但其腫脹的情況卻不像一般的牙齦發炎,在了解患者平常服用的藥物後,懷疑牙齦腫大跟患者使用的高血壓用藥的鈣離子阻斷劑有關。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醫師張盈盈說,經請患者向其診療醫師商討更換降血壓藥,也要求患者做好口內清潔及進行後續的牙周治療,以改善牙齦腫大及牙周病的問題,在換藥及牙周治療後,患者牙齦恢復了健康,牙周狀況也維持穩定,目前定期回診追蹤約3年,跟牙齦腫脹流血情況說掰掰了。

張盈盈指出,與牙齦腫大相關的藥物主要有3大類: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牙齦腫大的情況通常出現在服用這類藥物約1-3個月後,且前牙區域會腫脹的特別明顯,一旦牙齦開始腫大,會使得口腔清潔更不易,進而惡性循環,讓症狀更加嚴重。

針對這類因藥物造成牙齦腫大患者的治療,通常會先建議請其醫師換藥,若是藥物引起的,換藥後大部分牙齦腫大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但若是換藥沒有改善、內科醫師不建議換藥,或是伴隨有牙周問題時,就需進行非手術性牙周治療,並搭配外用抗菌劑的使用。如果以上治療都無法達到效果,或是患者對牙齦外觀仍不滿意時,就會進入到手術性治療了。

張盈盈提醒有服用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物及免疫抑制劑這3類藥物的民眾,平常應注意自身牙齦的狀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刷牙要確實,每天都要使用牙線及牙間刷來清潔牙縫,並且每半年到醫療院所洗牙檢查,以降低牙齦腫脹流血的情況發生,不會因為這些牙齦相關副作用而無法安心繼續吃藥。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82990

牙周健康要顧好 4步驟遠離「無牙」之苦(2019/04/18 HEHO)

2019-04-18

蘇小姐早年罹患牙周病,才40多歲還健在的牙齒已剩不到幾顆,因為牙齒周邊組織及牙周骨都已毀壞,連植牙都無法執行,蘇小姐無法咬碎食物、正常進食,必須將三餐食物打碎,造成生活上極大困擾,營養也攝取不足。蘇小姐悔不當初,要是發現牙齒有狀況時,立即請牙醫師治療,也許還能避免無牙之苦。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醫師董醒任表示,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的疾病,主要成因是附著在牙齒上的牙菌斑長期堆積,引發牙齦紅腫發炎、流血及齒槽骨破壞,牙縫變大,牙齒動搖,終至失去牙齒;第二個原因是生活習慣不佳,熬夜、抽菸、糖尿病等會讓身體抵抗力下降,細菌就有機可趁;第三個原因與遺傳基因有關,根據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牙周病會經由父母傳給子女,也有遺傳學的研究證實某些與牙周病有關的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

家族成員有牙周病 要特別留意口腔健康
台灣牙周病的發生率高達90%,且牙周致病菌可經由唾液傳給家人及伴侶,因此牙周病的預防與治療應該全家一起來。若家中成員有嚴重牙周病,則所有家人皆應請專業牙醫師進行牙周病篩檢。

董醒任提到,因疾病位置、破壞程度、疾病活性,甚至病人的年齡都會影響診斷。檢查的工具是具有特定刻度的牙周探測計,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依探測時出血、牙結石及探測深度分為不同嚴重程度。當多顆牙探測深度超過5mm時,就應該要進行完整性牙周檢查及治療。

洗牙、刷牙、深部刮除、牙齒拔除、定期保養牙齒等,是一般常見的牙周病保守治療方法,若病程持續惡化,則不得不採取更積極的手術治療。董醒任認為,牙周病會找上門,往往根源於未正確潔牙,所以治療及預防的真正關鍵在於正確口腔衛生觀念及落實。

貝氏刷牙法
董醒任提供了正確潔牙方法「貝氏刷牙法」:

  1. 將牙刷放在牙齦與牙齒交界處成45度,讓刷毛進到牙齦溝。
  2. 以兩顆牙齒為單位,左右來回輕輕刷約十次,每個面都要刷到。
  3. 輔以牙線、牙間刷及單束毛牙刷,讓一般牙刷難以刷到的地方也清潔乾淨。
  4. 原則上,剛開始全口牙齒刷完大約需要15-20分鐘。

雖然大部分牙周病都不會痛,但是牙周病的症狀常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諸如口臭、牙齒移位、動搖,或是牙肉退縮、出血、流膿及不潔的牙垢等,不但影響人際關係及自信,更會因而無法正常進食,造成身體虛弱。董醒任醫師提醒,養成正確潔牙習慣,並定期找專業牙科醫師檢查牙齒,是牙齒保健、避免無牙之苦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46425

如果你有嚴重牙周病 當心罹患肺癌風險增加133%(2019/04/02 HEHO)

2019-04-02

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統計,18歲以上的國人,牙周病的盛行率達到9成,99.2%的成人有牙周問題,只有23.1%有定期就醫保養;代表國人的牙齒狀況因為清潔保養習慣不良而普遍不佳,而且多數人根本毫不在意。

牙周病可能帶來糖尿病、冠心病與中風等多種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不僅只是口腔疾病,還會引發多種疾病,例如已成糖尿病的第6大危險因素,罹患冠心病與中風的機率也會增高,還可能會導致肺炎。不過,這些疾病都不是牙周病帶給人們健康的最大威脅,讓人更感恐懼的是,嚴重的牙周病甚至會引發包括肺癌、大腸癌等多種癌症。

美國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罹患肺癌風險增加133%
美國塔夫茨大學曾進行一項長達14年多的研究,追蹤調查7000多人,結果發現,患有嚴重牙周病的人,比患有輕度或沒有牙周病的人,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平均高24%。其中,肺癌風險增加133%,大腸癌風險增加51%。

臨床研究發現,口腔菌群是肺部菌群的主要來源之一,肺癌患者的肺吸取物中可分離出多種常見的牙周致病菌。此外,結直腸癌組織中也有與牙周病相關的細菌。

口腔中的齒垢密螺旋體被稱之為「癌細胞的加油站」
《英國癌症雜誌》所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則發現,引起牙周病的口腔致病細胞「齒垢密螺旋體」,能產生一種酶,並在胃腸、胰腺等部位的惡性腫瘤內生存繁殖,幫癌細胞侵害健康組織,阻礙免疫系統搜尋、殺滅癌細胞,所以「齒垢密螺旋體」還被稱之為「癌細胞的加油站」。

口腔中的具核梭桿菌可能影響免疫細胞受體功能,促使癌症加速蔓延
《科學》雜誌上所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牙周病發病後,口腔內的「具核梭桿菌」可能影響免疫細胞受體功能,促使癌症加速蔓延。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進一步研究證實,「具核梭桿菌」會影響大腸癌患者的預後,促進癌細胞增殖,加速大腸癌的再度發病。

中國大陸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研究團隊則發現,「具核梭桿菌」含量在大腸癌復發患者的腫瘤組織中明顯升高,可使大腸癌細胞抵抗化療藥物。

而一項針對7萬芬蘭人進行長達1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牙周病與癌症死亡率存在正向的關聯性,而影響最大的癌症並非肺癌,而是胰腺癌。研究負責人蒂莫·索爾薩認為,引發牙周病的病原菌能從口腔傳播至全身,引發或助長各種癌細胞的增生。

目前的生物科學先進技術,已經分析出超過600種的口腔內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可能會對全身器官造成影響,進而與各種慢性疾病產生連,當然也包括癌症在內。

要防牙周病,最好還是做好口腔衛生保健
所以,想要預防可能引發癌症的牙周病,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口腔衛生保,最少每天早晚要各刷一次牙,每次至少3分鐘,牙刷的選擇以刷頭較小,刷毛軟細,容易刷到牙床兩側最後方牙齒為佳,至於牙膏的功能性相差不多,只要選擇含氟量超過1000ppm即可。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44759

孕婦別拒看牙醫!牙周病細菌流進血液可能導致早產(2019/04/01 ETtoday)

2019年04月01日 15:46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32歲懷孕18周左右的張姓孕婦右下側牙齦紅腫,刷牙時會流血,但怕影響胎兒,不到醫院治療,自行使用鹽水漱口,導致情況越來越糟,還有化膿,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了妊娠齒齦瘤,醫師提醒,當孕婦罹患嚴重牙周病時,不提早治療,要是細菌從口腔內跑進血液循環系統而引發子宮收縮,有可能導致早產。

口腔醫學部余敏甄醫師表示,當時這名孕婦就診,醫師緊急替張女進行口腔清潔與治療,先減緩疼痛與避免繼續惡化,並開立藥物讓患者返家服用,再安排定期回診檢查,等生產後,再進行更完整的治療。

余敏甄醫師表示,懷孕婦女因為賀爾蒙變化、飲食習慣改變、進食次數變多、反覆孕吐或孕前就存在的口腔問題等,導致常出現如齟齒、牙髓炎、牙結石、牙周病、智齒發炎或妊娠齒齦瘤等,都是懷孕時期,婦女最常發生的口腔問題,讓孕婦備受疼痛困擾。

余敏甄醫師說孕婦罹患嚴重牙周病時,也可能因細菌從口腔內跑進血液循環系統而引發子宮收縮,有早產的可能,提醒女性千萬別懷孕就不敢看牙醫!

 

余敏甄醫師說,很多孕婦因為擔憂進行治療時會傷害到胎兒,不肯就醫,直到疼痛到無法忍耐時才找醫師診療,如此一來,常演變成更嚴重的狀況,而得不償失。其實孕婦不用害怕就醫,只要選擇專業的牙科醫師進行口腔治療,醫師會選用對孕婦與胎兒皆無傷害的藥物,並且盡量避免X光的使用,以緩和症狀的治療、解決急性發炎等方式為主,直到生產後,再做治療。

余敏甄醫師說,如果有懷孕打算的女性,可在懷孕前先完成口腔相關問題治療(如齟齒、牙周病等),避免懷孕後因賀爾蒙改變導致問題更嚴重而痛苦,目前健保也有提供孕婦每三個月免費洗牙,降低與避免婦女懷孕期間牙齒的不適感。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401/1412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