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最新!學齡前兒童口腔調查 高屏幼童蛀牙數最多(2019/04/06聯合報)

2019-04-06 21:16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

最新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調查出爐,5歲平均蛀牙顆數為3.44顆、蛀牙率為65.43%,和前次調查相比兩者都有減少;另依健保分區調查,高屏區孩子蛀牙顆數最多。

專家提醒,蛀牙顆數進步,但台灣蛀牙率仍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呼籲政府協助專業人員進社區,衛教家長幼童口腔預防保健的重要性,以避免孩子牙爛而影響日後健康。

本次研究調查實施方式,主要以口腔檢查並搭配口腔健康習慣調查問卷執行,調查期間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計有10145名0到6幼童接受口腔檢查,另對其主要照顧者進行問卷調查。

研究結果顯示,5歲平均蛀牙顆數為3.44顆,比前次調查的5.44顆減少2顆;5歲蛀牙率也從前次調查的79.32%下降至65.43%。

研究計畫主持人、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系副教授何佩珊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學齡前幼童的口腔健康應以5歲做評估基準,因0到4歲為乳牙成長階段,6歲後有孩子開始長恆牙,所以5歲較能看出口腔保健政策是否有效。

「蛀牙顆數和蛀牙率下降是好消息,但不應高興太早。」何佩珊說,口腔保健的目標是讓學齡前孩子不要蛀牙,而不僅是蛀牙顆數下降。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訂出2010年5歲兒童無蛀牙率應達90%以上,等於只容許不到一成的孩子蛀牙。

何佩珊解釋,一旦蛀牙了,再蛀牙的機會比完全沒蛀牙者來得高,想辦法讓孩子「不要蛀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由此可知,台灣5歲幼童蛀牙率65.43%離WHO的標準還很遠。

值得注意的是,雖孩子隨著成長會開始學刷牙,但仍要靠家長或照顧者從旁協助檢查才能刷得更乾淨,因此家長及照顧者在預防學齡前兒童蛀牙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而且,孩子會在幼兒園也會用早餐、午餐及甜點,若老師沒有認知,在用餐後沒協助孩子刷好牙,都是造成孩子蛀牙的主因。若潔牙乾淨,才能減少牙菌斑及牙結石生成,避免長期下來牙齦發炎,導致青少年出現早發性牙周病問題。

但是,此次調查也發現,45.51%的5歲幼童有輕微牙菌斑及中度以上牙菌斑,代表潔牙不淨。另依健保分區進行分析結果,高屏區孩童蛀牙2.8顆最多,台北孩童1.92顆最少。

何佩珊分析,大台北幼童的照顧者社經地位高、教育程度高且知識訊息充足,對於幼童口腔健康較有認知,當寶寶長了第一顆牙也會開始清潔。

高屏區的城鄉差異較大,部分偏遠地區幼童的照顧者較可能是在社會及經濟上的弱勢族群,以及這些地區牙科診所普遍難尋和交通不便情況下,照顧者比較不清楚如何協助孩子潔牙保健,或想帶孩子看牙卻有心無力。

特別是「不山不市」的高屏鄉鎮區,幼童蛀牙率又特別明顯。何佩珊認為,可能是政府在山地偏鄉區有投入較多資源,加上山地偏鄉的孩童取得甜食鋪貨不如鄰近市區的鄉鎮多,反而使這些在「不山不市」地區長大的孩子口腔衛生問題更大。

「蛀牙防治仍是典型的預防勝於治療。」何佩珊呼籲,國家政策不能再單靠牙醫師,除了幫塗氟及定期口腔檢查,另應在健兒門診提供幼童口腔保健知識,或讓口腔衛生專業人員深入社區,針對照顧者做口腔衛教,才是更有效做法。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40849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