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兒童牙科

學童蛀牙率增 扮醫生除心魔(2016/2/2華視)

2016/02/02 12:56 潘潔瑩 張國聖 報導 / 台南市

國健署調查,國內12歲以下的小朋友,平均有2.5顆蛀牙,為了鼓勵小朋友上牙醫診所檢查牙齒,南部有牙醫業者開辦小小牙醫體驗活動,讓學齡前小朋友化身成為牙醫師,護理師以及病人,讓小朋友從遊戲體驗不怕看牙,並配合舒眠鎮靜的治療方式,讓小朋友建立快樂的看牙經驗!

本來走進牙醫診所就會皮皮挫的小妹妹,搖身一變穿起白袍當醫生,或是扮起護士,幫小病人看牙齒,頓時忘了害怕,有模有樣學醫生,叫患者乖乖張開嘴巴檢查牙齒,可愛模樣,不僅讓人看了很療癒,小朋友自己也變得不怕看牙醫了。

這是高雄牙醫業者舉辦的萌娃當牙醫體驗活動,因為不少家長都很苦惱,孩子蛀牙牙痛卻不肯看牙醫,沒想到帶孩子來扮牙醫後,對看牙 不再抗拒,而年紀過小,或是有牙醫恐懼症的病人,除了一般傳統的牙醫治療方式,醫師也建議可以使用新式舒眠技術,完成治療,也提醒家長,過年期間別讓孩子吃太多糖果零食,免得過完年小朋友會滿口蛀牙唷!

資料來源: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602/201602021712938.html#.VrHJV_l97IU

孩子換牙後門牙漏財縫 超過3公釐有異常(2016/1/30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2016年01月30日 下午17:42

乳牙換恆牙,竟讓可愛的「小蘿莉」成了醜小鴨,門牙開開「露財縫」?牙科醫師表示,兒童自6至12歲左右處於乳齒和恆齒的交替期,此階段的牙齒缺落不齊、大小不一,稱為「醜小鴨時期」,通常會逐漸改善,但是若混合齒列後期的上顎門牙間縫隙仍超過3公釐,可能是多生牙或不良口腔習慣所致,建議及早就醫矯治。

兒童換牙階段的牙齒缺落不齊、大小不一,稱為「醜小鴨時期」。

兒童換牙變醜小鴨 過渡期別著急

牙齒美觀會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和人際社交關係,許多家長發現孩子乳牙長得很漂亮又整齊,但是換了恆牙後,上顎門牙卻出現俗稱的「露財縫」,門牙間距變大,焦急著帶著孩子到牙科門診求助。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牙科鄧伊婷醫師表示,孩童於6至7歲開始進入混合齒列時期,直到12歲左右,口內的乳牙一顆顆替換成恆齒。這段乳、恆齒交替期間,牙齒缺落不齊大小不一,稱為「醜小鴨時期」,但這只是一個過渡時期,

一般乳牙顏色偏白且短小排列整齊,恆牙的大小是乳牙的1.5倍且顏色較偏黃,剛開始換牙時,新牙變得又大又黃,實屬正常現象。此外,換牙過渡期所出現的「露財縫」,也是普遍且正常的現象,等待時間到了自然會有所改善。

正常情況下,上顎側門牙與犬齒換牙萌出以後,會自然地把正中門牙往中線擠,關閉牙縫。

換牙後期門牙縫超過3mm  4個異常警訊別輕忽

鄧伊婷牙醫師表示,一般來說,上顎側門牙與犬齒換牙萌出以後,會自然地把正中門牙往中線擠,漏財的門牙牙縫就會漸漸地閉合起來。但若是過了混合齒列後期,上顎門牙間還有超過3mm以上的明顯縫隙,就表示可能存在異常的問題,需要找醫師檢查,正確診斷才能找到適當矯治的方法。

可能出現的異常問題,包括:

兩顆門牙中間有多生牙或牙瘤,需拍攝X光片來確認。若確實有多生牙或牙瘤,必須以手術將之移除,門牙縫隙有機會能自然地閉合。

上唇繫帶過長或肥大,造成門牙縫隙無法閉合,經診斷確認後可藉由手術來切除過長或肥大的唇繫帶,再加上矯正方式關閉門牙縫。

牙齒與牙弓大小不一致,需要進一步完整的矯正評估。

長期不良的口腔習慣如吸手指、不正確的吞嚥方式、咬下唇等造成前牙的開咬(上下門牙咬緊時出現縫隙),這些不良習慣需先戒除後再加以評估。

資料來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7/35425

乳牙蛀壞速度比大人恆齒快 勿等牙痛才就醫(2016/1/17蘋果日報)

2016年01月17日 報導╱林明佳

許多家長帶孩子看牙科,被醫師告知「乳牙已蛀很深,需抽神經」後,常錯愕不已,因為從發現孩子有蛀牙,到蛀到神經,進程往往很短。牙科院長黃斌洋解釋,小孩的乳牙相較大人恆齒,較小顆、也比較薄,比例上神經管會顯得較粗,因此一旦蛀牙,短時間內就會蛀到神經。呼籲家長勿等孩子牙痛才就醫,應在約2歲半~3歲就去看第一次牙科,之後也應每半年檢查,也可避免孩子視看牙醫為畏途。

幼兒約在6個月大後,乳牙就會陸續萌發,約在2歲半至3歲左右乳牙就會長齊,黃斌洋醫師指出,許多家長對於乳牙最大的錯誤迷思就是,認為孩子乳牙蛀壞沒關係,反正之後會再掉並長出恆齒,卻不知道乳牙其實只有20顆,而恆齒有28顆,若再加上最後的4顆智齒共有32顆,也就是說孩子6、7歲左右,乳牙會逐漸脫落、換成恆齒,若家長輕忽以為蛀掉的是乳牙,其實蛀掉的也有可能是不會再長出的恆齒。

恐影響 恆齒牙胚
此外,若乳牙蛀壞沒有處理,對於未來恆齒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黃斌洋醫師解釋,因為乳牙下方是恆齒的牙胚,若乳牙蛀壞至神經,細菌也容易一路滲透到恆齒牙胚,造成破壞,恐影響日後恆齒的排列和生長外型等;乳牙蛀壞的負面效果不僅於此,也容易造成孩子牙痛、不想吃東西,連帶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吸收和成長發育。

溝隙封填 助抗酸
家長對於乳牙的第二個常見迷思就是,以為溝隙封填會影響到孩子的咬合能力,因此認為不要做比較好。黃斌洋醫師解釋,溝隙封填主要應用在後牙,是一種流動性佳的特殊牙科材質,因此可充份地進入後牙溝隙中,且通常只會薄薄上一層,並不會影響到咬合能力。

而且後牙溝隙往往較深、易卡食物,加上幼兒手部動作尚不成熟,很難將後牙刷乾淨,因此鼓勵可做溝隙封填,在6歲左右可帶至牙科評估是否需做溝隙封填,其可幫助在孩子的後牙牙齒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達到較強的抗酸能力和預防蛀牙;不過,目前健保並無給付,一顆約600~1000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後牙表面已經蛀掉,就無法採用溝隙封填,而是要使用樹脂類較堅硬的材質。

【保護乳牙3要點】
乳牙對於幼兒的營養吸收、未來的恆齒發育排列等,都至關重要,因此想要保護好孩子的乳牙,黃斌洋醫師建議家長做到以下3點。

(1) 6個月以前:此階段雖然還沒長乳牙,但喝奶也會產生奶垢,因此也需清潔口腔。建議每次餵完奶後,用食指包乾淨紗布後沾少量煮沸過的放冷開水,來回輕拭孩子口腔黏膜,或讓他喝少量開水,並避免整夜含著奶睡覺。
(2) 6個月以後:此時開始萌發第一顆乳牙,家長可用矽膠指套或幼兒牙刷,沾煮沸過的放冷開水、1歲後可用牙膏,並由家長協助清潔牙齒,由於幼兒牙齒較小顆,採水平來回刷,注意咬合面、牙肉都要刷到。
(3) 2歲半以後:在2歲半至3歲會開始長完乳牙,此階段可帶至牙科進行第一次的口腔檢查,之後每半年定期檢查1次,養成孩子看牙的習慣,未來也比較不會畏懼看牙齒。

【醫師說】
許多老一輩的喜歡將食物咀嚼過後再餵食給幼兒,此舉不但有衛生上疑慮,也易將成人口腔的細菌傳染給小孩,造成蛀牙,呼籲最好避免。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60117/37015212

研究:孕婦有牙周病 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狂增7倍(2015年11月5日uho新聞部)

日期:2015.11.05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大家都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但你知道一口爛牙恐為健康亮紅燈嗎?目前美國有多項研究證實,牙周病會影響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僅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另外對孕婦而言,恐危害自身健康,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過輕,且機率竟高出了近7倍。
此外,懷孕時由於賀爾蒙變化,很多孕婦都有牙齦流血或腫痛的現象。根據《優活》曾報導,孕婦罹患牙周病可能不利懷孕,因為牙周病病菌引發釋放發炎物質,可能造成羊膜提早破裂而早產、嬰兒出生體重過低。早產及體重過低嬰兒的母親,通常比正常的母親有嚴重牙周病的比例更高。

當心!抽菸喝酒恐加重病情

原來不只錯誤的口腔照護會影響牙齒健康,許多生活習慣不好的人也都是牙周病的高危險群,像是吸菸、酗酒、精神緊張、無規律作息,專家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別等到病變侵入牙周纖維,導致發炎、化膿,牙齒鬆動甚至脱落時才開始重視,恐已成為無齒之徒。

定期洗牙 減少發生率

民眾平常該怎麼保護自己的牙齒,有效預防牙周病的發生呢?美國醫師建議,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是牙菌斑和牙結石,僅靠漱口和草率的刷牙是不能徹底清除的,必須通過洗牙去除,一般而言,1年到1.5年洗一次牙,若刷牙習慣不好或者容易長牙結石的人,則需半年洗一次。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8762

孕婦要小心!蛀牙恐導致胎兒體重過輕 平時應做好口腔保健(2015年10月30日三立新聞網)

2015/10/30 14:22:0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可別小看蛀牙!口腔不健康壞處多,除了會增加罹患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惡化的機率外,孕婦們更要小心!口腔內的細菌可會隨著血液入侵,容易導致早產兒或是胎兒體重過低等情形。

 

據《自由時報》報導,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黃純德昨(29)日出席口腔健康宣導活動時,提醒民眾,許多人因為蛀牙怕痛不敢看牙醫,以為吃止痛藥消炎就沒事,但忽略口腔衛生會導致不少的後遺症,尤其是孕婦要特別注意,除了生活作息差、壓力大、吸毒等因素會引響胎兒,蛀牙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子!口腔內的細菌可能會隨著血液入侵,影響自己與胎兒的健康,甚至會導致早產兒或是胎兒體重過輕的現象。

黃純德也呼籲,為了預防老年時無牙可用,年輕時就應做好口腔保健,牙膏須選擇含氟量達一千ppm至一千五百ppm,每半年定期檢查牙齒。至於孩童的口腔健康更應重視,有些家長會有「反正乳牙之後會掉,不檢查也沒關係」的錯誤觀念,黃純德提醒,未滿六歲之兒童須每半年至牙醫診所塗氟,滿六歲之孩童應做恆齒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滿七歲後就應使用含氟量達標的牙膏。(整理:實習編輯翁珮恒)

資料來源: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332

口腔不健康 當心動脈硬化(2015年10月30日聯合報)

2015-10-30 03:01:26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黃純德表示,口腔不健康,除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罹患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外,對老年人來說,不良口腔衛生也會提高發生吸入性肺炎的機率,孕婦也因此容易出現早產及產下低體重兒等問題。高醫昨呼籲大人小孩都應養成正確潔牙技巧及口腔保健知識。

黃純德說,現代人普遍長壽,想要擁有較好的老年生活品質更需重視口腔保健,至少擁有20顆自然牙的老人,較能維持健全的咀嚼能力,而無障礙的飲食與快樂生活更是息息相關。

黃提醒家長,家中若有滿7歲兒童更要注意更換含氟量標準的牙膏,未滿6歲兒童每半年到牙醫診所給予塗氟,滿6歲的學童應做恆齒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

資料來源: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8/1281314-%E5%8F%A3%E8%85%94%E4%B8%8D%E5%81%A5%E5%BA%B7-%E7%95%B6%E5%BF%83%E5%8B%95%E8%84%88%E7%A1%AC%E5%8C%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