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矯正
咬合不正毛病多 後果可影響全身(2017/9/4新唐人)
紐約時間: 2017-09-04 11:15 AM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04日訊】根據統計,台灣有高達六成人口有咬合不正問題,接受專業矯正的人口卻僅有6.4%。有的人常常莫名頭痛、肩頸僵硬、手腳不明痠麻、聽力下降或是睡不好,到醫院檢查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很可能與咬合不正有關!
日本牙科大學教授山下敦指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較多柔軟飲食,導致咀嚼的次數大幅減少,又或者是咀嚼時習慣只用一側的牙齒,長久下來牙齒、骨骼都會產生不平衡,就容易有咬合不正的情形。
1、除了先天的咬合不正外,成年後的咀嚼習慣也會影響到咬合,咀嚼習慣不良讓咬合不正,後果會影響全身。
2、近年來常聽說口腔健康影響全身,而除了牙周病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之外,其實日常的咀嚼習慣,可能不知不覺間就讓骨骼產生歪斜偏移,進而導致身體連帶失衡,產生各種不適症狀!
3、下顎的偏移連帶影響到全身,不只會產生面部的歪斜,也可能產生肩頸僵硬、頭痛、手與指頭發麻,失眠和重聽等等症狀。
想改善咬合不正問題,其實有個簡單的方法,能夠輕鬆地鍛鍊下巴肌肉的平衡。
1、每天早上右側30次、左側30次、前方30次,依序咀嚼口香糖。
2、市售的口香糖常常有各式口味,可能在無意間反而吃下多餘的香料、添加物,應選擇購買無糖口香糖,或是含有木糖醇成分的商品。
3、日本管理營養士北川美雪表示,咀嚼口香糖時產生的唾液,能幫忙口腔清潔,去除造成蛀牙的細菌,咀嚼時能夠強化下巴的肌肉以及骨頭,不僅對牙齦健康有好處,也能讓齒列變得更為漂亮。
正常的牙齒咬合是上排牙齒會覆蓋下排牙齒,但若上下排牙齒某部份呈現交叉咬合,稱咬合不正。咬合不正會使交叉咬合處互相磨損,若不治療,會增加牙齒耗損、引起牙周病及牙床骨萎縮等問題。
資料來源:http://www.ntdtv.com/xtr/b5/2017/09/04/a1340843.html
醫病》咀嚼、發音困難或長期缺牙 牙醫:檢查可7歲開始 (2017/8/22自由時報)
2017-08-22 20:51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我小孩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做矯正比較好呢?」牙科診間常有家長詢問,麻豆新樓醫院牙科主治醫師陳怡璇表示,大約從7歲的混合齒列可做第1次檢查,開始半年定期追蹤。
陳怡璇說,為什麼需要做矯正,除了美觀的需求,太過擁擠的牙齒容易造成清潔上面的困難而導致齲齒或是牙周病產生;一些異常的咬合也會造成咀嚼或是發音上的困難。
誰需要做矯正呢?她指出,如果牙齒有過度擁擠、過多的空間、暴牙、戽斗、錯咬、開咬等問題,都可以經過矯正醫師的評估來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解決異常咬合的問題。
另外是長期缺牙的問題,牙齒缺失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常常會出現缺牙區的鄰牙傾倒、牙齒跑位或是假牙空間不足的問題,也可以配合矯正使後續的假牙製作順利進行。
她建議,大約從7歲的混合齒列就可以做第1次的檢查,藉由放射線的影像學的檢查判斷有沒有多生牙或是缺牙的問題,也可以隨著小孩的發展來評估不同階段的問題,決定最適當的治療時機和方法。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71077
鼻塞影響齒顎發育 9歲女童側臉「幾乎沒下巴」(2017/8/9東森新聞雲)
時間: 2017/08/09 19:01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一名9歲女童長期有鼻塞問題,經轉介到兒童矯正科檢查,發現其上顎骨發育不完全,影響到下顎骨生長,側面看起來幾乎沒下巴。三軍總醫院牙科團隊,利用「生理性顱顏齒顎矯正」,配合女童生理時鐘,晚上戴矯正器、白天戴訓練器,利用「生長的力量」進行呼吸、吞嚥等訓練,2年後終於能在側臉見到明顯的下巴。
三總齒顎矯正科、兒童牙科科主任李忠興表示,顱顏生長的穩定度與咀嚼肌、上呼吸道習習相關。呼吸道長期阻塞,恐影響上顎骨生長,長期下來除了造成鼻塞,過大的呼吸力道,也會把上顎骨越推越外面,形成「小下巴」,此外,駝背、坐姿不良等,也會影響臉部肌肉平衡,間接影響齒顎的發育。
李忠興表示,兒童的顱顏生長主要可分為2個階段,8~12歲是橫向生長,12~13歲則轉為前後向生長,因此,美國齒顎矯正醫學會建議,兒童從7歲起就應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若發現有排列不正的問題,就應在第一階段接受早療,以減低恆齒長歪的機會或嚴重度。
李忠興提到,近年來兒童因飲食型態改變,加上空汙影響,上下顎骨越來越短,10個來求診的患者中,就有4個是小下巴。生理性顱顏齒顎矯正的特色為「不用在牙齒上裝矯正器」,而是利用兒童本身的生長力量,利用牙套、訓練器等輔助,訓練吞嚥、呼吸、咬合的肌力,讓牙齒「回到正軌」。
若兒童配合度高、基本上在3個月就能看到成效,2年後牙齒排列就能獲得明顯改善。但李忠興建議,相關治療應做到12歲再停止,因為此時恆齒基本上已發育完全,可達到較高的穩定效果。
資料來源: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985344?t=%E9%BC%BB%E5%A1%9E%E5%BD%B1%E9%9F%BF%E9%BD%92%E9%A1%8E%E7%99%BC%E8%82%B2%E3%80%809%E6%AD%B2%E5%A5%B3%E7%AB%A5%E5%81%B4%E8%87%89%E3%80%8C%E5%B9%BE%E4%B9%8E%E6%B2%92%E4%B8%8B%E5%B7%B4%E3%80%8D
矯正牙齒要等到「長恆齒」? 醫說7歲開始最恰當!(2017/8/10東森新聞雲)
時間: 2017/08/10 00:03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牙齒排列不整齊除了影響美觀,也會損害口腔系統健康,何時該矯正牙齒,也成了家長們共同關心的議題。三軍總醫院齒顎矯正科、兒童牙科主任李忠興表示,多項研究證實,7歲是接受牙齒矯正最佳時機,藉由外力改變原本的基因遺傳,就能減低恆齒長歪的機會或嚴重度。
李忠興表示,牙齒不整及咬合異常,會造成的影響包括咀嚼效率、牙齒磨損、蛀牙、牙周病、發音、顳顎關節障礙。
由於顱顏生長的穩定度與咀嚼肌、上呼吸道習習相關,呼吸道長期阻塞,恐影響上顎骨生長,長期下來除了造成鼻塞,也會呼吸通過的力量,也會把上顎骨越推越外面,形成「小下巴」,近來門診患者中,小下巴的個案就佔了4成。
李忠興說,近3年三軍總醫院在小兒科、耳鼻喉科、中醫科的合作下,針對各類齒顎異常的孩童及成人患者進行統計,發現最常見的齒顎異常,分別為小下巴、戽斗及上下顎骨發育不全等三項。
李忠興建議,根據初步歸納出的混合齒列治療,若依相同相及相異的生長方式、治療機轉與時機,建議從7歲起開始進行「生理性顱顏齒顎矯正」治療,透過呼吸、吞嚥、肌肉等生理運動,輔以訓練器及矯正器,若配合良好,約3個月後就能看到成效。
資料來源: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985393?t=%E7%9F%AF%E6%AD%A3%E7%89%99%E9%BD%92%E8%A6%81%E7%AD%89%E5%88%B0%E3%80%8C%E9%95%B7%E6%81%86%E9%BD%92%E3%80%8D%EF%BC%9F%E3%80%80%E9%86%AB%E8%AA%AA7%E6%AD%B2%E9%96%8B%E5%A7%8B%E6%9C%80%E6%81%B0%E7%95%B6%EF%BC%81
醫病》兒童牙齒矯正 不一定要等到12歲(2017/8/3自由時報)
2017-08-03 09:27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醫師陳宜宏說,許多人都以為兒童接受牙齒矯正最適合的時機是在乳牙完全脫落,恆牙生長完畢的12歲之後,但如果正處於換牙階段,就有門牙錯咬外、下巴偏移,或講話常常會噴口水,仍需接受兒童牙科矯正諮詢,像是閩閩(化名)才8歲,經醫師為他配戴功能性矯正裝置,藉由矯正器訓練嘴部肌肉功能,3個月時間齒列就有明顯改善,嘴巴也比較能閉起來了。
陳宜宏指出,咬合不正除了骨骼遺傳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孩童因不良口腔習慣使嘴部與舌部肌肉失衡而導致上下顎齒槽骨形變,一般嬰幼兒可藉由吸吮母乳的過程,鍛鍊嘴部與舌部肌肉的平衡,讓上下顎骨骼正常的生長。但兒童若有長時間吸吮大拇指、吸奶嘴、咬異物、用嘴巴呼吸等不良習慣,則會影響軟組織,導致硬組織不當的生長發育。
咬合不正除影響外觀外,還可能會造成孩童咀嚼功能障礙、發音學習障礙、較易齲齒、甚至成年後造成牙周病或呼吸中止等併發症。過去家長發現孩子有咬合不正情形時,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回診觀察,等到12歲換牙完成再進行矯正,矯正方式則以安裝固定式矯正器或成年後手術治療為主。
陳宜宏說,但現今「早期矯正」觀念日益被重視,功能性矯正裝置是在孩童骨骼發育成長階段時,藉由此裝置將口腔結構導引至適當位置,在不施予外力的情況下,搭配運動練習如呼吸練習、唇部運動、舌頭運動來矯正孩童的不良口腔習慣,使失衡的肌肉得以平衡,進而改變上下顎齒槽骨。
功能性矯正裝置可從3歲開始配戴,易發生小孩不配合的情況,必須透過家長監控予以協助,國外治療成果顯示,100個孩童中約有80個可矯正成功,而這80個孩童中約有50個需再透過短時間的固定矯正裝置或隱形矯正進行微調治療。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51551
宋慧喬整牙後星運順遂 雙宋CP婚訊帶旺事業(2017/7/25 NOWNews)
記者楊舒媚/台北報導2017/07/25 10:12
即將於10月步入禮堂的韓劇《太陽的後裔》情侶檔宋仲基和宋慧喬,姊弟戀終於修成正果,粉紅浪漫泡泡從戲裡延伸到戲外,隨著雙宋CP宣布婚期,彷彿也為《太陽的後裔》寫下真實人生的幸福結局。宋慧喬一直都是韓國自然美女代表,出道原本小暴牙的她在整牙後,事業一帆風順,如今更傳出喜訊,讓許多女性萌生美齒念頭,希望自己也能擁有如宋慧喬般的完美臉型與笑容,招來好桃花。
「唇紅齒白」與「明眸皓齒」常被用來形容人長得好看,皆與牙齒有關係;此外,牙齒也會左右一個人的面相、健康與人際關係。從面相學角度看,齒列凌亂、門齒有縫者,除了影響美觀,亦會造成講話漏風、噴口水、卡菜渣等社交影響,且較易破財。
碧礽牙醫診所吳碧礽院長表示,咬合不整齊會造成咀嚼障礙並影響消化吸收,且易引發牙周病與蛀牙,也恐引起關節、頭、頸、背疼痛或暈眩、睡不好等問題,因此齒列不整齊的民眾,應儘早向專業醫師諮詢解決之道。
吳碧礽醫師指出,透過矯正將牙弓與咬合調整至正確位置,可使咀嚼功能正常並避免長期咬合不正,引發顳顎關節不適或牙周病;整齊的牙齒也能讓下巴與微笑曲線更加細緻,雙頰也因牙齒位置導正而飽滿,達到在視覺上美化輪廓、鼻子更加高挺的效果。
醫師補充,牙齒猶如臉部的地基,因此牙齒排列對臉型影響甚大,咬合不正的牙齒不僅會影響口腔健康,同樣會導致臉型輪廓歪斜與雙頰凹陷,使紋路提早發生。矯正後,嬰兒肥與法令紋也能因臉型改變而淡化,無須動刀或微整就能永久美化五官,因此擁有整齊的牙齒,可說是兼顧健康與美觀。
五花八門的整牙療程中,以數位隱形牙套最受矚目。數位隱形牙套有別於傳統大鋼牙矯正,而是以醫療級透明材質取代金屬鋼絲,並結合數位分析與3D掃描技術,建立精準矯正療程。全透明的牙套可讓患者在不影響外觀下悄悄變美,且牙套能自行拆下進行口腔清潔,矯正過程中也不會造成過度疼痛不適,其隱形便利與精準矯正效果廣受大眾肯定。
吳碧礽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金屬矯正器的治療時間漫長,且矯正期間常會有急診情況發生,易影響矯正成果;反觀結合數位分析與3D掃描技術的數位隱形牙套,會於術前預先模擬整個矯正療程,並參考全口牙齒移動狀況及結果,建立個人專屬矯正療程,可精準預測術後成果與患者滿意度,是矯正技術的一大突破。
許多民眾不清楚咬合整齊的重要性,然透過專業醫師的純熟經驗與技術,牙齒矯正不僅能將牙齒排列整齊,提升口腔與全身健康,成功的齒列矯正更能美化臉型與微笑曲線,提升自信與人緣。民眾在進行整牙時,應慎選專業醫師,避免數位隱形矯正牙套被不良設計,才能確保自身權利與理想矯正效果。
資料來源: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0725/2591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