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矯正

矯正該不該拔牙? 打造微笑黃金曲線不盲從(2018/8/21今日新聞)

記者林雁茹/台北報導 2018年8月21日 上午10:47

前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公布一項調查,發現國人最喜歡的笑容是呈半月型,上排牙齒下緣與下唇弧線一致最受歡迎。東方人臉型嬌小,笑容可愛且含蓄,每年國慶接待貴賓台灣小姐的笑容總能吸睛,與西方人常見好萊塢明星式的燦爛笑容大不同。一般而言國人特有的微笑曲線和黃金比例,是上排露出約10顆牙齒,牙齦則微露1至2釐米的笑容最剛好。

現代人對美的要求愈來愈高,尤其隱形牙套興起後也帶動近幾年齒顎矯正的新風潮,不少人進行牙齒矯正是對於美觀和口腔健康的要求提升,有部分牙科提倡不拔牙矯正。牙醫師林克承指出,若要顧及矯正完後的微笑曲線,拔牙與否並無定論,未來外觀臉型的變化也須合併考量才能提升滿意度。

林克承以牙弓矯正說明,不拔牙矯正是可以變整齊,但牙弓大小並沒改變、牙齒也未修磨或拔除,在空間不變定律下,矯正完後就像含著漢堡,嘴型呈鼓鼓的暴牙狀,這也許是患者始料未及的結果,因此醫病雙方一定要做好事前溝通。

針對某些天生戽斗或暴牙者,經過牙齒矯正排列整齊後,仍然出現骨頭外暴、上牙齦的牙肉露出較多,多數情況是因為矯正過程未拔牙來爭取較大空間的後果,拔牙的取捨通常是虎牙旁的兩顆小臼齒,上或下排要拔掉幾顆,須經專業牙醫師判斷個案後作決定。

隨著矯正醫學的科技日新月異,現今透過側顱分析可一目了然口腔狀況。林克承表示,矯正前可藉由3D電腦斷層X光掃描,分析20多個數據資料,列印出矯正過程中每周和每月的移動變化。同時可以模擬出拔牙或不拔牙矯正的最後成果,包括咬合恐歪斜、牙齦是否露出過多,矯正過程中是否需要藉由拔牙或打骨釘,來協助突出的上顎或下顎往後退,有助在矯正前達成共識,達成醫病雙贏的完美結果。

牙齒矯正之後齒列雖變得整齊,但若未拔牙矯正的結果,牙齦無法自然呈現微笑的黃金曲線時,有些情況仍需要在矯正後,再進行牙冠增長或上唇定位術,來解決牙齦外露的美觀問題,醫師也有義務提前告知。

林克承分折,醫學研究發現小臼齒是會退化的,甚至很多小孩小臼齒的乳牙掉落後未再生長,民眾應該對於不拔牙矯正有正確的認知。事實上除了健康考量,矯正後若能兼顧嘴型與微笑曲線的美觀,視情況拔除小臼齒也算值得考慮的選擇。總之矯正前應多諮詢幾位專科醫師,以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資料來源: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820/2803686/

半月型微笑討喜 有助求職(2018/7/10聯合報)

2018-07-10 23:32聯合報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研究發現,笑容有助人際關係也有助求職,讓人覺得聰明才智較高、被雇用的機會較大。什麼樣的笑容最受歡迎?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調查發現,半月型笑容,也就是上排牙齒下緣與下唇弧線平行一致的笑,最為討喜。

北醫大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鄭信忠等針對773名20至70歲成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若正面微笑,52%以上喜愛半月型微笑,微笑時露出上排8到9顆牙齒剛剛好,分別有33.4%及21.3%的民眾表達喜歡。

什麼樣的側臉笑最討喜?調查顯示,側臉45度時,41.9%的民眾依然偏好上排牙齒下緣與下唇弧線平行一致的笑容;若側半臉,則要再笑開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微笑時不太露出下排牙齒,但60%的民眾認為,正面微笑時,下排牙齒露出一半最好看;若側臉笑,露出四分之一下排牙齒最動人。

鄭信忠認為,微笑有助增加自信心、個人吸引力、人際關係。美國齒顎矯正學雜誌2014年刊登一篇名為「牙齒美學對找工作有影響嗎?(Do dental esthetics have any influence on finding a job?)」的研究,更發現微笑有助求職。

研究者找來10名有齒顎矯正需求的患者,為他們拍下治療前後的微笑照片。再來100名負責為公司招募員工的專業人員評估,結果顯示,具美麗牙齒與笑容的臉,容易讓人覺得聰明才智較高、被雇用的可能性較大,但誠實感與工作效率的評估,沒有顯著差異。

齒列美觀與先天骨骼發育有關,但後天不良生活習慣也有影響。

鄭信忠舉例,長期以口呼吸、吸吮大拇指、咬鉛筆,都可能影響未來咬合異常,而蛀牙、牙周病、掉牙等則影響排列不整。

他建議,要保有健康美麗的齒列,7歲左右、自乳牙換恆牙起,每半年進行口腔衛生檢查,同時檢視齒顎,看看換牙、上下顎發育情形、有無不良的口腔習慣或異常的咬合因子等,降低咬合異常的機率。

鄭信忠強調,在口顎及牙齒功能健康的前提下,微笑的美醜沒有絕對標準,若總不習慣笑或皮笑肉不笑,可透過咬筷子,練習如何自然地露出8到9顆牙的美麗笑容。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18/3245571

不拔牙矯正減少整牙不適感 應把握治療黃金期(2018/6/29今日新聞)

記者陳鴻謙/台北報導2018/06/29 15:57

現代人對於牙齒的保養觀念,已不只是維持功能的正常運作,更在乎美觀的要求。不少父母愛子心切,也讓牙齒矯正風潮從成人吹向孩童。牙醫師宋慧玲表示,兒童齒列矯正的黃金期為9至12歲,但根據近年的臨床觀察,約7、8歲時即可看出上下顎骨之間的差異,或空間不足的程度,建議及早進行齒顎矯正檢查,讓兒童少走艱辛的矯正路。

矯正的黃金時機因咬合不正的狀況而異,一般人的上顎骨大約在9至12歲左右定型,下顎骨則是13至18歲,但隨著現代人營養攝取豐富,發育時間逐漸提早,也與個體、性別差異及遺傳因素有關,許多孩童在7、8歲左右就可進行上下顎骨差異調整的矯正治療,或利用日式不拔牙矯正擴張器來獲取空間。

在傳統的觀念裡,為了降低矯正後的變數,通常會等到孩子牙齒「長好、長滿」再來進行治療,但宋慧玲強調,這並非完全正確,矯正醫師若能在混合齒列期(9至 12歲左右)或乳牙齒列期就開始治療,可以提早改善骨骼、肌肉、齒槽骨不當的生長發育,以便提供較好的口腔環境,讓永久牙順利萌發。

宋慧玲說明,齒顎早期治療多是利用活動式矯正裝置或局部固定矯正裝置,先解除小朋友空間不足或改善上下顎骨之間的差異;而在換成永久牙後,再接受全口的固定式矯正裝置治療。因此早期治療可以縮短全口矯正治療的時間、降低將來外科正顎手術的機率,像暴牙透過戴頭帽、戽斗戴面弓等,都是調整顎骨的方式,也能夠譲第二階段的全口固定式矯正治療變得比較容易。

若想不拔牙矯正,善用黃金矯正期成功的機率較高。所謂的不拔牙矯正,是利用「日式不拔牙矯正擴張器」進行口內空間的調整,同時擴張顎骨、齒槽骨再行矯正,相較於一般的擴張器,擴張力相對穩定,疼痛感也較低,同時因矯正時間短,只須晚上配戴6至8小時,白天不須配戴,可減低因配戴矯正器而罹患蛀牙的機率,也可防止小朋友白天配戴時發生碰撞的危險性。

至於不拔牙的好處,除了能保留健康的牙齒外,若牽涉到骨骼性問題的矯正,如戽斗、暴牙、臉型歪斜等,既能提早解決骨骼性差異,縮短矯正時間,更可以減少日後手術矯正的機率,一舉數得。

醫師也建議,家長應至少每半年帶孩子到牙科進行基本檢查,不要等到蛀牙才到診所報到。若有矯正的需求,7至8歲便可先接受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的評估,依照狀況做適當的治療及追蹤,切勿拖延,才不會錯過孩子個人的黃金治療期。

資料來源: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629/2780335

不拔牙矯正成主流? 矯正學會崩潰喊「別亂誤導」(2018/6/20聯合報)

2018-06-20 17:07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

愈來愈多牙醫師標榜「不拔牙矯正」,讓許多民眾誤以為所有矯正都不必拔牙,近期有許多家長帶孩子到院,尚未照X光就要求「不准拔孩子任何一顆牙」,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口醫醫學院副院長鄭信忠表示,矯正本就分拔牙與不拔牙,但矯正因人而異,無法一體適用,但決定前皆需正確的診斷。

許多民眾想要有一口整齊牙齒又擔心拔牙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近年愈來愈多牙醫診所推崇「不拔牙矯正」,使民眾誤以為所有的齒列問題都可以不拔牙就能達到矯正效果。

・矯正拔牙、不拔牙 不是患者說的算

鄭信忠說,牙齒矯正本來就分為「拔牙」與「不拔牙」,台灣常見的齒列問題以雙顎暴牙、扉斗、上顎暴牙、齒列不正等為主,但隨著民眾對於牙齒美觀的需求增加,許多沒有嚴重齒列問題者,也願意自費矯正。

被診斷需要拔牙的患者,多會有「牙齒擠」、「多長牙」、「牙齒沒有空間矯正」「嚴重暴牙」等,才需要被拔牙,根據統計,矯正需要拔牙者,被拔除的牙齒顆數,平均為2到4顆,拔牙數同樣因人而異,該數字並非絕對。

被診斷無須拔牙的患者,則是原本齒列輕微不整齊、無嚴重牙齒外暴、無明顯前凸外貌,或是齒縫較大無需透過拔牙而增加矯正的空間等。

鄭信忠說,不願意拔牙但對於齒列整齊度需求仍很高的患者,部分牙醫師會運用打骨釘的方式或用擴張牙弓方法,協助增加空間,但這樣的方式僅限於牙齒的壅擠度不嚴重者,才能這樣使用,太過嚴重的牙齒擠壓,仍需要拔牙才能達到齒列整齊的效果。

・輕微暴牙也來矯正 使不拔牙矯正率增加

鄭信忠表示,很多患者或是家長聽到矯正牙齒需要「拔牙」,至少有5成的患者因此卻步,多數的原因是擔心拔牙會血流不止、少了牙齒未來沒辦法正常咀嚼,部分則是有信仰或是會影響運氣等因素在裡頭。

鄭信忠表示,齒列嚴重不整,反而會增加疾病發生,如牙齒清潔難度增加,容易有牙周病、蛀牙、顳顎關節問題及心理障礙,齒列不整也容易在睡覺磨牙,進而影響睡眠品質等。

多年前,曾針對國內拔牙、不拔牙矯正比率進行為期三年的調查,國內拔牙矯正的比率為5成2,不拔牙的比例為4成8,鄭信忠表示,拔牙與不拔牙的比例相當,近年輕微齒列不整的民眾也加入矯正,不用拔牙的比率相對有增加趨勢。

接受齒列矯正前,牙醫師都要先幫患者做側方側顱X光、環口全景X光、口內外照相等及齒模,才能做出最正確的矯正判斷,並非所有人都適用「不拔牙」的矯正方式。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08997

戽斗妹怕動刀 牙醫師:隱形矯正替代正顎手術(2018/6/5中廣)

2018/06/05 17:08 寇世菁報導

台中一名31歲新娘秘書邱小姐,小學就發現自己戽斗,立志長大存錢,進行正顎手術,但怕開刀,到處詢問,發現隱形矯正技術可替代正顎手術,選擇隱適美矯正牙齒,半年下來,臉型明顯改善。

台中市齒顎矯正專科醫師陳易駿表示,這名31歲邱小姐反咬狀況,比較嚴重,加上有顆植牙不能移動,屬於比較困難的案例,原本已準備做正顎手術,經過環口掃描及分析後,判斷個案的齒槽骨,仍有空間可退縮,可不做正顎手術,直接削去植牙部分牙冠,騰出空間,用隱形矯正技術將下顎牙齒往後推,預計十八個月可以完成療程。

矯正半年的邱小姐開心表示,不用開刀真好,小學起發現自己戽斗,立志長大存錢,也做好心理建設,進行正顎手術,但術後兩個月恢復期,不能工作,只能喝流質食物,實在害怕,到處打聽,直到找到陳醫師,發現現在的技術,可透過數位科技和口腔掃描先進技術,讓醫師直接幫忙做齒顎矯正就好,不但省下高額手術費,也能不中斷自己的工作。

陳易駿醫師說,以往嚴重戽斗個案幾乎都要經歷正顎手術過程,雖然現在數位科技和專科醫師訓練,可盡量讓患者不動刀就完成牙齒矯正,但如果齒槽骨空間不夠,還是要正顎手術,搭配齒顎矯正進行療程。提醒民眾,想要改善戽斗的現象,可以諮詢齒顎矯正專科醫師,以免事倍功半。

資料來源:http://www.bcc.com.tw/newsView.3111819

把握兒童矯正黃金期 治療免受拔牙之苦(2018/5/28健康傳媒)

2018/05/28 00:00

黃媽媽有個就讀小四的孩子,最近,她到學校參加孩子的班親會,回來之後卻好煩惱,原來是參加班親會時,看到班上超過一半的小朋友都有做牙齒矯正,其他家長聊天時,也會分享自己孩子矯正牙齒的過程。這讓黃媽媽好緊張,因為小朋友也有齒列不整的問題,但又擔心矯正過早,會留下後遺症,讓她煩惱到底該如何選擇矯正的時機和療程。

關於孩子的牙齒矯正,很多人認為最適當的時機為12歲左右,也就是乳牙全部換成永久牙,因為此時永久牙都已經全部長出,且顎骨又尚未發育成熟,牙齒移動的速度較快,是適合做矯正的時機。但現在專業牙科醫師有了新論點,牙醫師宋慧玲表示,孩子的牙齒矯正時機,其實是因人而異,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在混合齒列期(乳牙與恆牙同時並存),甚至是更早的乳牙齒列期就要接受治療;但也有孩子是較適合在生長發育停止後接受矯正,因此建議家長應讓孩子接受齒顎矯正專門醫師的診斷評估,並配合治療計畫,才不會錯失矯正治療的黃金期。

不過,宋慧玲也指出,小孩齒列不整齊容易影響咬合,以致牙齒無法充分磨碎食物,影響營養吸收及發育,建議還是要盡量把握黃金期,及早矯正除了有預防蛀牙、牙周病、提升咬合能力、改善臉型等優點,還可採用「不拔牙矯正法」,讓孩子免受拔牙之苦。每天於夜間配戴新型的「日式SH不拔牙矯正擴張器」6至8小時,以持續、穩定的力量同時擴張顎骨及牙齒,除了可以加大口腔的調整空間,改善牙齒排列不整的問題,若再加上嘴唇肌肉、舌頭吞嚥的訓練,還能改善口腔肌肉功能,達到矯正牙齒與顎骨,使其正常發育的效果。

此外,由於矯正擴張器屬活動式裝置,可隨時取下、白天不需要配戴,減少孩童上學時的不便,也不易有清潔、蛀牙的困擾。不同於傳統的擴張器是固定式力量,日式SH不拔牙矯正擴張器只需每個月調整一次,便可維持彈力,再搭配記憶彈線,幫助齒型固定,較不易產生疼痛,也大幅縮短矯正時間,可說是孩童矯正牙齒的新選擇。

宋慧玲提醒,牙齒除了會影響孩子發育、營養吸收,也會影響呼吸與睡眠,不拔牙矯正除了可以改善齒列不整,還能使鼻道獲得擴張的機會,進而改善呼吸、鼻塞、睡眠、打鼾等問題,一舉多得。矯正牙齒不一定要拔牙,建議家長把握黃金治療期,讓孩子及早接受矯正。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176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