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牙科相關

30歲女生滿口蛀牙 進食困難也不敢開口笑(2019/3/20聯合報)

2019-03-20 14:09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

佳里奇美醫院牙科主任毛念平在門診收治一位30歲的年輕女性,因牙齒疼痛已久無法進食,影響生活作息及社交活動而求診,毛念平發現其口腔清潔不佳、滿口蛀牙、後牙沒有穩定的咬合、再加上之前接受過牙科治療的牙齒排列也不整齊等,經提供跨專科整合治療 ,才讓該名女子重拾笑容,也順利參與社交。

毛念平表示,病人希望改善現有口腔牙齒的狀況,能夠好好的正常進食,改善生活作息,也擺脫以往不敢與社會大眾接觸的陰影。他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治療前讓病人接受牙科的X光影像檢查、口內照片、牙齒模型,在治療前經過不同領域的專科醫師評估後定出一個符合病人的治療計畫、與病人有充分討論再開始實施口腔治療。

一開始贗復科醫師評估病人缺牙部位的空間是否足夠、咬合的關係、以及最後的贋復設計,讓病人接受口腔治療後可以達到整體美觀的需求及享有較好的咀嚼功能。

治療計畫確定後由口腔顎面外科的醫師將蛀牙較嚴重且預後不好的牙齒拔除,牙周病科醫師教導病人口腔衛生保養及改善牙周發炎的問題,牙髓病科醫師將蛀牙造成牙髓神經發炎的牙齒以及需要手術區域鄰近有根尖病灶的牙齒進行根管治療。

接著交由贋復科醫師製作臨時假牙,再讓齒顎矯正科醫師進行齒顎矯正改善牙齒排列不整齊、或是對需要進行植牙手術的區域做一些矯正微調,讓病人植牙後能夠有效的做好口腔清潔的照顧。

隨後再由牙周病科醫師評估病人的缺牙部位,在植牙手術時是否會造成神經解剖構造的損傷,另外評估缺牙區域是否有足夠的齒槽骨可以將人工牙根植入在正確的位置,或是齒槽骨有缺損的部分需要在植牙手術的同時進行補骨及植皮,讓人工牙根周圍的軟硬組織較完整、術後容易維持清潔而降低發炎的機會。最後再由贋復科醫師替病人設計符合病人適當咬合功能以及美觀的門面讓病人恢復自信、勇於參與社交活動。

毛念平指出:這位30歲女病患藉由牙科不同領域的專科醫師合作,可以將治療品質、咀嚼功能、病人的美觀需求等各方面,有更完善的考量,讓病人享有完整的口腔治療計畫,增加牙科跨專科整合治療的成功率,不僅讓病人滿意,正常進食後恢復日常生活 ,更協助病人重拾笑容、提升社交好感度。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08407

孩子打鼾別輕忽 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2019/3/17聯合報)

2019-03-17 19:14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大人才會有的疾病,小朋友睡覺時打鼾,也可能罹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耳鼻喉科、牙科醫師皆指,兒童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晚上睡不好,還可能出現上課不專心、過動等情況,宜盡早做治療。

根據國際研究,大約12%至15%的兒童受到打鼾、呼吸中止等睡眠呼吸疾病的影響,3至5歲的學齡前兒童中患病率最高。專門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的台灣牙科睡眠醫學會理事長趙哲暘指出,台灣有大約70%的孩子有鼻子相關症狀,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比例可能更高。但無論兒童或是成人,就診率與確診率都不高,顯示打鼾對健康的危害很容易被忽略。

當小朋友有嚴重打鼾,甚至出現睡眠呼吸中止問題時,除了與成人一樣可能出現白天想睡覺、早晨叫不起來或晨起頭痛的症狀,很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學習困難、與同學互動不佳的合群問題,甚至情緒低落或焦躁行為。除了接受小兒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評估,最好會診牙科或耳鼻喉科診所評估上呼吸道健康,以及檢測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可能。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謝敦理說,成人睡眠時每小時停止5次以上,孩童每小時停止1次以上,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臨床觀察,有些2、3歲的小小孩有此症狀,就可接受治療;治療方面以割除腺樣體、扁桃腺等方式較常見,但有些孩子還有合併軟齶及舌根的問題,就要進一步做治療。

謝敦理說,上顎狹窄、牙齒排列不整的「小下巴」臉型。因舌根後縮,使得呼吸道空間小,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狀況,就需要配戴牙套,不僅是為了矯正牙齒,而是將牙弓撐開,才能讓呼吸更順暢。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02799

胃食道逆流又愛吃酸 小心一口牙齒壞光光!(2019/3/16 HEHO)

2019-03-16

在口腔保健中,常常會留意口內各式各樣細菌對牙齒的傷害,像是蛀牙、牙周病等等,但其實有許多牙齒的傷害,並不是因為細菌引起的傷害,卻常被大家所輕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吳朋儒表示,非細菌的牙齒傷害主要可以分為4類,包括了刷耗、磨耗、咬耗以及酸蝕。

「刷耗」是不良的牙刷刷毛或過度用力的刷牙習慣,導致牙齒如女王頭般的被刷出凹陷;「磨耗」常見因為睡覺磨牙或不良的假牙贋復物其硬度磨耗係數的不同而磨損牙齒;「咬耗」主要因為咬緊牙關或過度用力的咬合習慣而將牙齒咬出一些破裂耗損;「酸蝕」則好發於常吃酸性食物、喝碳酸飲料、胃食道逆流或唾液減少,而讓口腔常處於酸性環境,使得牙齒猶如海岸沖刷地形的腐蝕而坑坑巴巴。

這4類非細菌引起的傷害,常常會因為若同時有這些不良習慣,造成更快速的牙齒崩壞,嚴重影響咀嚼功能及美觀,並且常常是不可逆的傷害,所以了解它及預防它才是上上之策。

胃食道逆流加速破壞牙齒
由於大家常喝手搖杯及酸性飲料,加上高壓社會及快速步調所導致的胃食道逆流,臨床上發現牙齒酸蝕的比例逐年增加。而近期的大規模統計發現,孩童及成人有牙齒酸蝕的比例可達34.1%,3人之中就有1人有嚴重程度不等的牙齒酸蝕。當酸蝕破壞牙齒表面最堅硬琺瑯質結構後,將造成其他牙齒問題破壞速度更快,而填補復形物的黏接面,也會因為酸的腐蝕,變得容易脫落或產生縫隙。

吳朋儒表示,牙齒酸蝕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外因性及內因性的傷害:外因性的來源主要是酸性飲食,如檸檬汁、水果醋、醃漬梅、氣泡飲料、酒類,以及常被忽略的運動飲料和手搖杯冷飲,都是造成酸蝕的元凶之一;內因性的傷害常見的有胃食道逆流、常孕吐的孕婦和為減重自我催吐的患者,主要是因為胃酸造成口腔內的酸蝕。

另外,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的長者,因唾液減少使得中和口腔酸鹼的能力較差。還有較嚴重的如頭頸部做過放射線治療的患者,導致唾液減少甚至唾液變成酸性,都容易造成口中無法控制的酸蝕傷害。

7招預防酸蝕牙齒
該怎麼預防酸蝕讓牙齒壞掉呢?吳朋儒給出了7點建議:

  1. 改變過酸的飲食習慣,盡量減少攝取上述的酸性食物。
  2. 使用吸管吸飲,可減少酸性食物和牙齒的接觸。
  3. 控制用餐時間,不要拖太長,盡量在40分鐘內,也不要頻繁的食用點心。
  4. 用完餐後先用清水漱口或嚼食無糖口香糖,特別是剛食用過酸性食物,間隔15分鐘以後再刷牙,牙齒有時間緩衝因為食物酸性而軟化的琺瑯質表面。
  5. 使用低磨耗值的含氟牙膏。
  6. 控制胃食道逆流及治療其他慢性疾病造成的唾液分泌減少。
  7. 定期的牙科檢查保養,以確保遠離牙齒疾病。

因此,喜歡酸性食物的民眾,或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以及酒類評鑑家,應多注意牙齒表面變化,做好傷害預防,或交由牙醫師定期檢查追蹤,如有需要可經由牙科補綴及牙冠贋復來幫助修復受損牙齒。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41304

40%兒童牙膏用過量 小心「氟斑牙」毀琺瑯質(2019/3/7 HEHO)

2019-03-07

你家的孩子刷牙時牙膏是不是用過量了呢?近期刊登在《NEJM》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近40%的3~6歲兒童刷牙時,有牙膏用量過多的問題。

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可減低蛀牙率達20%或以上,但一般幼兒如果使用了過量的氟化物,將來長出的恆齒,就可能會出現白斑或咖啡色的斑紋,這種斑紋被稱為氟斑牙,美國最近就有研究發現,有4成兒童出現這個情況。

含氟牙膏恐造成氟斑牙
氟對防止蛀牙效果極顯著,在牙齒發育期,氟與琺琅質共同作用形成晶體結構可以抗酸,也可防止牙齒礦物質流失,氟又具抗菌作用,常添加在飲用水、漱口水或牙膏中。

而氟斑牙是因牙齒在發育時,暴露在高濃度的氟化物中,導致琺瑯質形成過程受阻。孩子從3個月到8歳之間,造成氟斑牙的風險最高。輕微的氟斑牙不容易發現,在琺瑯質上會有小的白色條紋或斑點;但嚴重時會在牙齒留下永久性的棕色條紋,隨時間而變深,琺瑯質也會變得粗糙,難以清洗。

牙膏應該用多少?
根據國際衛生單位建議,孩子應在第一顆牙齒萌出時(6~12個月)開始刷牙,2歲前避免使用含氟牙膏,3歲前在牙刷上塗抹米粒大小的牙膏,3-6歲期間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

3-6歲期間,也是孩子學刷牙的黃金期,這時候的兒童已經學會刷牙,但父母仍要幫孩子再刷一次。除了使用含氟牙膏外,並使用牙線,採取的姿勢是父母站在孩子身後,用左手固定頭部方便父母刷牙。若孩子有奶瓶性齲齒及嚴重的蛀牙,可在牙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含氟漱口水或含氟凝膠,注意使用時要取少量,並每半年定期檢查。

到了國小階段,孩子已經可以獨立照顧好自己,但父母仍要多注意孩子的飲食狀況。避免在三餐中間攝取零食,是否有定時刷牙,同時要幫孩子清潔較難刷到的地方,並使用牙線,必要時要用牙菌斑顯示液來檢查。在使用含氟產品方面,除了早晚要用含氟牙膏外,容易蛀牙的孩子要用含氟凝膠或含氟漱口水,有接受早期矯正治療的可使用含氟漱口水。

參考資料:Use of Toothpaste and Toothbrushing Pattern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United States, 2013–2016

期刊小檔案:《NEJM》是由麻省醫學協會所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它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歡迎,擁有大量讀者的同儕審閱性質綜合性醫學期刊。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40897

瞎咪?!牙齒痛也要住院 原來是顏面部蜂窩組織炎(2019/3/4三立新聞網)

2019/03/04 14:37:00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你是否曾經有紅腫著臉頰或下巴,來到牙科求診的經驗?此時可能還伴有發燒或發冷的症狀,紅腫患部也會有灼熱及觸痛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急性蜂窩組織炎」,也是頭頸部感染中最常見的疾患。

阮綜合醫院牙科部主任梁錦榮醫師指出,顏面部的感染大部分是牙齒感染所引起的蜂窩組織炎,主要是因蛀牙、嚴重牙周病及阻生齒牙冠炎等問題而造成。發病之初的臨床症狀,多半為牙齒旁邊的牙齦上長出膿包,也就是俗稱的「牙包」,擠壓時會有膿液滲出,若置之不理,一旦病患免疫力變差時,便會引起更嚴重的細菌感染,導致附近顏面部組織出現腫脹及熱、痛等症狀。

此時若沒有適時處理,感染會沿箸組織間隙,從頭部往下蔓延到頸部、喉部,造成呼吸與吞嚥困難,擴散到頸大靜脈時,可能造成腦部栓塞,若持續往下蔓延,當到達胸部的縱隔腔,造成縱隔腔炎,若未緊急開刀,將是致命的急症,一旦細菌侵入血液中造成菌血症,嚴重時會變成敗血症而休克死亡。

梁錦榮醫師說,頭頸部感染的診斷,可從臨床症狀及血液檢查判斷,一般分成齒源性及非齒源性兩種。非齒源性感染是指牙齒疾病以外所造成的感染,如顏面外傷、唾液腺感染或蚊蟲叮咬等。

齒源性感染則是與牙齒有關的感染。進行初始評估時,呼吸道是否暢通是第一要務,要先確認病患沒有立即影響生命的症狀,之後可以從詢問病史及照環口X-光,並檢查口內是否有牙齒病灶或症狀來協助判斷感染來源。

 

最後從發病過程及期間是否有紅、腫、熱、痛,以及發燒、發冷等情形,以及血液檢查是否有白血球增加等其他病徵,以判斷感染的嚴重程度,並作出適當的治療計劃。

梁錦榮醫師表示,臨床處置主要是根據感染源,進行如抽神經或拔除致病齒等治療,另外若必須進行切開與引流,應儘早將膿液排出體外,避免感染繼續擴散並給予抗生素,必要時安排住院治療。

梁錦榮醫師也建議,每半年作例行性口腔牙齒檢查, 有齲齒及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應趁早治療。當發現口腔牙齦腫脹疼痛時,請不要掉以輕心,宜儘早就醫,找口腔顎面外科醫師來治療,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當然,平時注重口腔衛生保健,才是預防之道。

資料來源: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06934&From=Search&Key=%E7%89%99%E9%BD%92%E7%97%9B%E8%A6%81%E4%BD%8F%E9%99%A2

露牙齦甭介意? 牙齦微整型可為微笑加分(2019/3/4健康醫療網)

2019-03-04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人常說:「微笑是人與人之間最親近的語言。」但有時外型再亮眼,「一抹微笑」也有可能成為崩壞形象的元兇。在『玩很大』中以「珍珍」聲名大噪的搞笑藝人無尊(謝駿毅)就是個典型例子。他就是以誇張「笑齦」取悅觀眾,令眾人印象深刻。

牙齦微整 為口腔美學重要指標

但若收起「笑齦招牌」,私底下不笑的無尊,顏值可令不少人驚豔。確實,對一般人而言,「露齦笑」會破壞面部的美觀及和諧,也較會影響人的自信,因此現今除了牙齒美白及齒顎矯正外,牙齦微整形也逐漸成為口腔美學的重要指標。

微創、水雷射治療時間短 術後恢復快

張豪傑牙醫師表示,現代人相當重視自身給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在牙齦微整形部分詢問量逐年攀升,隨醫療科技提升,牙齦手術比起過去以手術刀或器械進行翻瓣、切肉、削骨的過程相比,現今運用「微創翻瓣手術」或「水雷射治療」,能大幅縮短術後癒合時間及減輕不適,使牙齦整形手術不再令人心生畏懼。

牙齦過度增生 可透過牙齦微整解決

張豪傑醫師進一步說明,「露齦笑」形成原因包括:天生牙冠過短、上顎骨過度增生、骨性暴牙、補償性門牙過度萌發,或因後天不明原因、藥物影響等因素造成,牙齦過度增生狀況。臨床上最常見,門牙雖長得完整,但牙齦未能如期退到適當位置,造成牙齦過長,這種狀況最適合接受牙齦微整形矯正,牙周專科醫師能運用「微創翻瓣手術」或「雷射輔助牙齦整形術」來協助解決。

選擇適合手術方式 要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

醫師說明,手術方式可將前牙萌出較少的牙冠表面之牙齦切除,恢復正常的牙齒結構,減少牙齦暴露,使齒齦比例協調。但若是因天生上顎骨太長、骨性暴牙等狀況,就必須透過較為複雜的全翻瓣手術或是正顎手術才能進行處理。

要如何選擇手術方式,張豪傑醫師解釋,除了取決於患者骨性狀況以及牙冠型態,若是單純牙肉過長,或是伴隨輕度齒槽骨過高可透過「微創翻瓣手術」或是「雷射牙齦整形術」來進行,若骨性增生量較多,則採用傳統翻瓣手術進行較為適當。張豪傑醫師牙醫師更強調,牙齦微整形手術範圍雖小,風險較低,但術前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及評估是影響成果美觀的最大關鍵。

完整評估 手術有保障

除了須選擇備有專責牙齦美學的醫師外,還要評估是否有完整流程系統的診所機構,術前溝通討論也務必透過數位微笑設計Digital Smile. Design(DSD)來計算微笑曲線、術後牙齦及牙齒比例,和患者溝通治療計畫。不論術程長短,牙齦整形考量層面非常多,從患者臉型、最佳牙齦長度、露齒長度、微笑曲線…等,對醫師的美感及技術極具考驗,務必再三審慎選擇,術前充份溝通,讓自己重回自信微笑。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398/露牙齦甭介意 牙齦微整型可為微笑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