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痠軟發作 不碰冰就好?(上)(2013年9月4日商業週刊第1338期)
【資料來源/商業週刊第1338期】 2013年9月4日 08:00
酷熱炎夏,來杯透心涼的冰品、冰淇淋, 卻讓你的牙齒,出現閃電般的痠軟不適?國人常出現敏感性牙齒,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一顆健康的牙齒,可分為牙冠及牙根,牙冠及牙根的交界處是齒頸部。露出牙齦的是牙冠,由外而內,由牙釉質(Enamel,俗稱琺瑯質)、牙本質(Dentin,俗稱象牙質)、牙髓腔(Pulp cavity)所構成。而藏在牙齦內的牙根,外層並沒有牙釉質,只被一層薄的硬組織牙骨質(cementum)所包覆,內有牙本質及牙髓腔。
牙釉質,位於牙冠的最外層,是相當堅硬、耐磨的材質,本身沒有知覺,當然也不會疼痛。牙本質裡,密密麻麻的牙本質小管中,分布了細胞突觸及液體,可連接到牙髓腔的神經叢。而牙髓腔,則是血管及神經通過的管路。
所謂的敏感性牙齒,正式的醫學名稱是「牙本質知覺敏感症」,指的是牙本質小管裡的細胞突觸及液體,因受到刺激,使得牙本質小管裡液體快速流動,讓神經細胞突觸伸長或壓縮,這些拉扯的信息被傳到牙髓腔內的神經叢,即會出現痠、麻、抽痛等等不適的症狀。而當刺激消失時,痠痛的現象,亦會隨之消失。
牙痠痛即敏感性牙齒?NO!也可能蛀牙或牙周病
但原本位於牙冠內,理應被牙釉質保護,或者是藏在牙齦內的牙本質,為什麼會接觸到外界的刺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牙冠外層的牙釉質被磨耗,或是牙齦萎縮,才使得牙本質小管外露,讓人吃冷、吃熱、喝東西、刷牙時,出現尖銳的痠痛感。
本期由專精口腔保健的黃瓊芳醫師,分享如何預防敏感性牙齒的關鍵之道。
喝冰水、吃冰,會覺得牙齒有短暫的痠痛難忍,雖是敏感性牙齒的典型症狀。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牙齒會痠痛,不一定是敏感性牙齒。」
許多會讓牙本質小管外露的牙齒疾病,如蛀牙的深度或牙齒斷裂的深度到達牙本質,或是有牙周病,使得牙齦發炎後萎縮,都有可能出現類似敏感性牙齒的痠痛徵兆。
而中年過後,罹患牙周病的比例高,牙齒因為咬到硬物(如軟骨、小碎骨、甘蔗)出現牙齒斷裂的機率,也會比年輕時高,更應多留意相關的症狀。
尤其是牙齒沒有受到任何冷、熱或外來刺激時,仍持續感到不適,通常代表還有其他牙科疾病。因此,先看牙醫師,做仔細的牙齒臨床檢查,排除其他牙科的疾病是確診敏感性牙齒的第一步。
在敏感性牙齒的治療上,則會視敏感的程度及位置,給予雷射、黏著劑、塗抹藥劑,甚至於是牙周手術等等方式來封閉或覆蓋牙本質小管,較能快速改善敏感不適。
倘若是習慣性牙關緊閉、磨牙導致的牙釉質磨耗,則必須針對牙關緊閉、磨牙的原因,給予放鬆練習、咬合調整、咬合板等等方式,降低牙釉質被繼續磨耗,才能避免牙齒越來越敏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