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含口中半小時,真的更防蛀嗎?(2019/1/17中時電子報)

2019年01月17日 16:08 中時電子報 陳煌祥/編輯、康健雜誌/文

許多人刷完牙、吐掉口中的泡泡後,會順勢直接漱口,清除嘴裡殘餘的牙膏;但先前有媒體報導,有牙醫師建議刷完牙後別急著漱口,可以讓牙膏的氟化物在口中停留至少半小時,提高防蛀效果,打破了許多人的習慣。不過對此,有牙醫師持不同看法,認為這麼做不僅矯枉過正,還可能吞下牙膏中有疑慮的物質。

濃度低、唾液稀釋 防蛀效果有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病理暨診斷科主治醫師李育賢表示,研究證實,氟化物確實有助於強化琺瑯質,讓牙齒更耐蛀,市面上許多牙膏也會添加氟化物,強化防蛀效果。

學理上來說,氟化物接觸牙齒的時間愈久,發揮的效果愈完全,因此若是到醫院或診所給醫師塗氟,醫師通常會叮嚀塗氟後半小時內不要吃喝東西及漱口,避免氟化物的濃度降低。但從生活常理來看,一般人不太可能讓牙膏停留在口中長達半小時,「這麼做恐怕有點矯枉過正,」李育賢說。

李育賢進一步指出,醫療院所塗的氟膠濃度相當高,即使市售牙膏的氟化物濃度達到1000ppm,醫師使用的氟膠濃度仍高出10倍、甚至達20倍之多;而且只要口腔內有東西,唾液分泌量就會增加,稀釋氟化物,防蛀效果更是相當有限。

悅世牙醫診所呂孟頻醫師也表示,牙齒直接接觸氟化物的吸收效果最佳,若是仿照牙醫師塗氟的概念,理論上來說,讓牙膏停留在口腔內半小時是正確的,「但牙膏不是藥品,即使是高含氟牙膏的氟化物濃度也很低,也就是說,這和牙醫師塗氟所用的劑量完全不能相比。」

而且牙膏通常很清涼,會刺激分泌更多口水,稀釋掉氟化物的濃度,且停留愈久,濃度越低,對增加牙齒強度不一定會有顯著幫助,呂孟頻說。

此外,市面上的牙膏品牌、種類繁多,有些成分至今仍存有爭議,例如有些牙膏會添加「三氯沙」作為殺菌劑,部分研究認為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有致癌風險,雖然有待更多研究確認,但在好處和壞處都還不明確的情況下,呂孟頻也不建議刻意讓牙膏在口中維持半小時再漱口,「綜合以上,我個人還是會吐掉。」

正確刷牙是關鍵 搭配含氟牙膏更加分

李育賢和呂孟頻一致認為,最有效的預防蛀牙方法還是正確刷牙,再來搭配使用含氟牙膏,才能看到顯著效果。如果要給醫師塗氟,呂孟頻表示,我國衛福部和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AAPD)雖然沒有對幾歲開始塗氟有明確的規定,但共同的建議是只要有牙齒就可以塗氟。

不過,假設嬰兒從6個月開始萌發第一顆乳牙,這個階段的嬰兒連刷牙都是很困難的事情。考慮到嬰幼兒的配合行為程度,目前我國普遍主流建議等到長出6~8顆乳牙、大約1歲後再開始塗氟即可。

此外,氟膠的濃度相當高,呂孟頻提醒不可天天使用,而且高劑量的氟化物具有毒性,吞下肚可能出現輕微腸胃不適,但在專業醫師操作下就不容易發生。李育賢也說,如果沒有正確使用,氟化物劑量過高或使用過度可能導致「氟斑齒」,牙齒出現花紋、甚至斑點,尤其容易發生在牙齒還在發育中的幼童身上。

常聽人們說,「我的牙齒天生就不好」、「我的牙齒遺傳父母,也不好」。也有些人會納悶:為何牙齒刷得勤卻還是容易蛀牙?有些人不怎麼愛刷牙,怎麼偏偏卻沒什麼蛀牙?

呂孟頻強調,齒質好壞少數跟體質、遺傳有關,絕大部分還是受到後天習慣及口腔細菌種類影響。影響口腔菌落種類的因素則非常多,飲食習慣是其中之一,而且大部分人的菌落會從小時候延續到長大。

例如愛吃甜的人,口腔內導致蛀牙的菌種通常比較多;或者小時候就是滿口蛀牙的人,長大後口腔通常也會維持較多蛀牙的菌種。但也有可能不容易蛀牙的人,卻有較多容易導致牙周病的菌種,未來牙周病的機會相對較高。

呂孟頻強調,最重要還是建立良好的口腔環境及衛生習慣,但國人普遍口腔清潔都做得不太好,因此一定要正確刷牙,搭配使用牙膏,最好吃完東西後就刷牙。

(中時電子報)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117003258-260405




Comments are Closed